是因为他们是金人中能够直接从战争中获益的一个阶层。每次打下来土地、金银,都可以尽情分享,所以战斗意志十分高涨。
只要在战争中立下军功,就可以实封一大块土地,一步登天。
但金人一直都是政治智慧十分低下的,在统治期间,其他各族基本上是以奴隶的形式生活的。
金人不仅南下齐朝时烧杀掳掠,将齐朝百姓视为猪狗随意宰杀,在金国境内,各个其他民族也受到了极大的压迫。
所以历史上韩甫岳将军打出大捷之后,金国内部也烽烟四起,各个受压迫的民族也都纷纷起来反抗。
至于后来,完颜海陵想要改革,或者再往后北蛮兴起灭金,都是因为这些少数的军事贵族享有最大的利益,却随着一代人的老去而快速腐化,失去了战斗力。
金国的覆灭,也就不足为奇了。
……
明白了这些,才能知道郾城大捷为何如此重要。
因为此一战中,韩甫岳将军将金人的精锐骑兵铁浮屠、拐子马重创,几乎一战尽没。
而金人的其他精锐兵力,也基本上被大量杀伤。
以至于完颜盛扼腕叹息:“自海上起兵以来,皆以此胜,今败矣!”
也就是说,郾城大捷中杀的这些铁浮屠和拐子马,都是金人猛安谋克中的精锐,是他们维持统治的根基力量。
而一旦这些人死了,意味着金朝的整个梁柱被拆,大厦瞬间就会动摇。
这也是为什么韩甫岳将军冤死之后,金人也真的跟齐朝签了和议、不再进攻,没有趁此机会再次灭齐,而是又准备了十几年的时间,才由完颜海陵再度率军南下。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这一战金人损失惨重,确实无力再战。
而现在,副本中虽然没有明确指出这一阶段的胜利目标,但在赵海平看来,这都是明摆着的。
那就是:尽可能地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再现一次郾城大捷!
……
这一场由赵海平指挥的郾城大捷,与历史上真正的郾城大捷区别并不算大。
毕竟有邓元敬将军这位千古名将治军,英雄总是所见略同的。
完颜盛先是刺探到赵海平所率领的齐军核心驻扎在郾城,而其他的兵力分散在周边各地,核心空虚,于是决定亲率精锐骑兵一万五千人和十万步兵,直插郾城,要以斩首行动一举消灭齐军的指挥中枢。
若是成功,那么其他的齐军失去指挥,肯定也会不战自溃。
但这一来,正中下怀。
既然是完颜盛的斩首行动,那么就意味着他必将不计一切代价闯入齐军的阵列,而一旦久攻不下,齐军各部快速支援,他的这支深入的孤军,就有覆灭的危险。
所以,对于双方而言,这一战就变成了矛与盾的对决。
对于完颜盛来说,他要用铁浮屠和拐子马,不计一切代价地破开赵海平身边亲兵的军阵,完成斩首行动;而对于赵海平来说,则是要指挥手下的精兵不计一切代价地顶住,伺机反攻。
到了这一步,双方都有得有失。
对于完颜盛而言,在必须完成斩首行动的前提下,意味着他必须放弃骑兵的机动性,不能再迂回游击,而是要将金贵的重骑兵一股脑地压上去;
但同时,由于他是主动出击的一方,兵力也占优,所以这对他来说确实是一个完美的战机。
也难怪历史上会评价他:总是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但每次一打起来,却都因为执行的原因而南辕北辙,变成了“名将质检机”。
而对于赵海平来说,此时他的兵力处于劣势,而且大量的精锐步兵也缺少闪转腾挪的空间。
可既然完颜盛必须不计一切代价地冲破他的军阵,那么只要能拼死守住阵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