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学说来代替,让皇帝继位的合法性、合理性受到质疑,皇权斗争也一直很激烈,一直到明朝,皇帝授于民意的概念才正式取代天意传授。
赵含章当然愿意接受天授,天授和民授她都要,她希望天下能够确立一个更准确的认知。
民意即天意,天立王,以为民。
天意是跟随民意的变化而变化的。
重申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
只不过不知在场的文武百官中有多少人明白了她的暗示,她也不是老师,点到为止。
等百官三拜九叩结束,赵含章便正式定年号,“……国号为华,年号元贞。”
这个年号是赵含章和大臣们商议了许久后定的,便取自《易经》第一卦,乾卦,元亨利贞。
都是非常吉利的字。
赵含章道:“因朕的名字所用字极为常见,故不必避讳。”
之前想着避讳,百官都不同意她用“贞”做年号,总不能每次写公文,元贞X年的时候,要把贞给少笔画,或是用别的字替代吧?
但赵含章一数自己的名字,四个字里,个个都是常用字,天下百姓要是都避讳,感觉日子都没法过了。
所以赵含章干脆决定,她的名字不必避讳。
百官这才同意她用元贞这个年号。
赵含章很大方,因为今年已过大半,因此只定了年号,要到正月初一后再正式改元,所以今年还是小皇帝的年号建兴。
小皇帝还是有些感动的,不,此时当叫安王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