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看向广场入口处。
今日,京城七品以上的官吏皆可出席大典,还有各地刺史、藩王的使者,以及一些世家族长、名士和隐士等,皆有幸列席。
这座太极殿的广场可容纳万人,此时,广场上只站了三分之一左右,边沿处有禁军守卫,庄严肃穆的盯着中间看。
事莫大于正位,礼莫盛于改元。
再没有比今天还要盛大的礼了。
广场上鸦雀无声,忽然间听见净鞭响起,大家更安静了,几乎落针可闻。
一片静谧之中,有整齐的脚步声传来。
百官一起扭头看去,便见曾越护卫着帝撵行来,赵含章端坐于帝撵之上,掀起眼眸直直地看向他们。
所有人皆低下头去表示臣服,只有傅庭涵笑着看了她一眼,然后也低下头去。
赵含章走下帝撵,抬头看了一眼台阶尽头的太极殿,微微一笑,抬脚从正中间往上走。
文武百官分列两边,在她走上去九阶之后从左右两侧跟上。
进入大殿,当然,更多的官员被留在了殿外的广场上,基本上只有三品以上的官员才进到大殿里来,能够亲眼看到赵含章坐到龙椅上。
小皇帝和荀藩早已在殿内等着了。
除了他们二人外,还有郭璞立在一侧。
等赵含章走上龙踏,郭璞便上前宣布上天的旨意。
没错,就是上天的旨意,意思是,赵含章继承帝位是经过上天同意的,他三次卜算得到的都是大吉,天意在赵含章。
赵含章静静地听着,等他说完才道:“朕很感激上天的选择,朕得承大宝,一要谢天下百姓的信赖;二要谢军中将士的拥护;三则谢诸位,天下之大,仅凭朕一人之力,难以统治。”
“君者,民之父母,行教导爱护统辖之事;官者,事君也,亦事民,这天下,是君与民共治,与尔等共治!只有君臣相和,君民相得,官民相爱,方能成就大业,天下大盛!”
百官躬身跪下,俯首道:“臣等恭命!”
郭璞道:“请新帝接印。”
看呆了的小皇帝立即捧着玉玺上前,躬身递交给赵含章。
赵含章接过,他便与荀藩一同跪下,拜道:“臣,司马邺敬拜皇帝陛下。”
百官便起身,跟着郭璞的号令三拜九叩,齐声道:“臣敬拜皇帝陛下,臣敬拜皇帝陛下……”
广场上,几千人跟着一同跪下叩拜,声音响彻天际,竟传到了内城的大道上。
一大早便挤在内城听动静的百姓听到喊声,纷纷跟随着声音跪下叩拜。
街道后面的人根本没听到声音,但见前面的人跪下,便也跟着跪下叩拜。
由内城到外城,所有百姓都知道今日是赵含章登基的日子,见前面的人跪下,纷纷跟着下跪。
街道上的小贩丢下自己的摊位,连商铺里的掌柜和东家都跑出店铺来,跟着百姓撩起袍子跪下。
赵含章拿着玉玺走到龙椅上坐下,抬眼看向远方,目光似乎穿过大殿、广场和皇宫,与洛阳内城和外城的百姓目光对上了。
天意与民意,她选择民意;
天授和民授,她亦选择民授。
自商周认为帝王是上天之子后,天授的概念就一直存在,一直到董仲舒明确提出“君权神授”的之意,天授军权成了天下共识。
因此,天下百姓会维护和尊重皇帝,如同维护和尊重神明。
可曹髦被司马氏当街杀害之后,这一共识崩塌,天授的合法性、合理性被质疑。
如果皇帝是天之子,是神明选中的民间共主,那怎么会被当街杀害呢?
而杀害他的人还当了皇帝。
若天子没有神明护佑,那还能称之为天子吗?
这一信念的崩塌,让朝代更迭更快,因为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