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篮子的煮鸡蛋给他们路上吃。待回村之后,又是吃吃喝喝,一直吃到初六,李山方才带着两个孩子回了县里。
因着李有静不在,李河跟刘氏死活也要跟着一道去,曾氏也没反对,而是道“亲兄弟明算账,牛车费十文。你们若是住在家里头,一晚上二十文。”
“自家人,何必算得这么清楚?大哥,你家都发财了,帮衬帮衬弟弟怎么了?”李河耍赖道。
“没听见你堂嫂说亲兄弟明算账么?我发财跟你们不付钱没有直接的关系。再者说了,你们带这么些东西,我这板车哪里放的下。”李山冷淡淡道。
“大哥,依我看,不若你让大嫂跟两个侄女呆在家里头?我跟大河还是头一次去县里,除了找你,真找不到别人帮忙了。不就是银子么,成,等到了县里,我们一准给你。”刘氏讨好的笑着,可说出来的话却气坏人,曾氏当即反驳道“算了,晟儿跟你们走吧,我们家不管这个闲事了,省的你们得寸进尺。”
刘氏真是好大的脸面,真以为他们一家子还跟以前一样好欺负?
李晟无聊的踢着石头,听了曾氏的话就道“大娘,你说的对。你们先走吧,我跟我爹娘去镇上喊车子去。”
李山看了李晟两眼,虽心疼这个侄儿,可实在腻烦李河两口子,想了想道“成,就按你说的。毕竟大伯也不可能帮你一辈子。”
李山吆喝一声,直接就走了。李河跟刘氏气的直跳脚,最后只能妥协的把包裹扔了回去,而后推着李晟道“你这傻孩子,还不快赶上你大伯的牛车。”
“娘,我又不是大伯家儿子,老是蹭他家好处干什么。先生说了,欲而不贪,方为君子。儿子既为读书人,自然不能行此贪小失大之事。”李晟不急不缓的态度把李河夫妻唬的一愣愣的。
他们两口子虽生了一张巧嘴,往往能把别人损的无地自容,可他们见儿子斯斯文文的,又说了什么君子不君子的,当即就不知该如何反驳了。等他们回过神来,已然不见李山一家子的身影,当即恨恨道“跑的真快。”
“爹,娘,咱们也得走快点了。”李晟率先朝前走着,因为他态度冷冷淡淡的,反倒让刘氏跟李河不敢再跟之前那样随意的说些粗话酸话。
儿子是个读书人,娘老子怎么着也得斯文些才是。李河跟刘氏虽憋得慌,可到底不敢跟儿子离了心。
另一边,李山夫妻也感慨道“晟儿这孩子跟以前真不一样了。”
“这样才好,真跟他爹娘那样,这辈子就毁了。”
因为李晟的缘故,此后李河夫妻都变的乖觉不少,可能他们私下里还是有些不满怨言,但明面上都能过的去。两家关系闹成这样,如此相处反倒轻松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