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过年(2 / 4)

真没想到,我老李家还能出个麒麟儿来,真是老祖宗保佑。等到十五送灯的时候,我得跟老祖宗好好念叨念叨,让他们高兴高兴。”

“大山呀,你们好好培养瑜儿,其他的事情不用烦。你叔叔婶婶要是再胡来,你就来找我们几个老家伙,怎么着也不能让他们耽误了瑜儿。”他们李家边,几十年没出过一个读书人,如今好不容易出了个麒麟儿,可不能让李老头一家拖后腿。

说说闹闹间,李河跟刘氏也带着儿子过来拜年了,大伙儿也夸赞了李晟,让他好生学习,为老李家争光云云。

大年初一就这般热热闹闹的度过了。

年初二,回娘家,曾氏见李山恨不得把家里好东西都塞进背篓里,不由劝道“哪里需要这么多东西,快放些下来。”

“一年才这么一两回,多带点东西也是应该的。月娘,以前是我没本事,如今咱们手里有些小钱了,我总得给你添添脸面。哪能年年让你被娘家人奚落,你不在乎,我听着难受呀。”李山把背篓放在板车上,然后又找了床旧被子铺在板车上,省的三个孩子腿脚受冷。

曾氏娘家在山坳坳子里,越往里走,山路越崎岖。虽在同一个镇,可比去趟县城还要麻烦许多。快到村口那一段,整条小道也就板车轮那般宽,曾氏等人不得不下车,跟在车子后面慢慢走着。好在一路还算安全,没把车轮子给滚到田沟里去。

曾氏是家中老二,上头一个姐姐,下面两个妹妹外加一个弟弟。除了她之外,其他姐妹仍嫁在山坳坳里,久而久之,曾氏慢慢被姐妹们给排挤在圈子之外。不仅如此,每次曾氏回娘家的时候,都会被人背后讨论,道什么曾氏没用,李山家穷,还比不得山里头的人云云。旁的不论,曾家耕田割稻的时候,另外三个女婿还能帮帮忙,唯有李山这个山外的女婿见个面都麻烦。你说说,要出力,李山靠不住。要银子,这山外边的女婿也不怎么样,每年带的年礼也都扣扣索索的,上不得台面。

日子一长,这两边的关系就越发淡了,都道生了曾月这样的女儿一点儿用处都没有,真跟泼出去的水一模一样。

这天,曾父曾母把饭菜一烧好,直接喊人吃饭,也不等李山一大家子。倒是曾氏的弟弟曾亮问了声“娘,二姐一家快到了,咱再等等呗?”

“等啥等,他家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人物么?年年都要等?”曾小妹不满道。

“二姐家住的远,来的晚不是正常的么?这一年才聚这么两三回,有必要搞的这么难看吗?爹,你们弄的这般难看,到时候吃亏的还是我姐。”曾亮对着小妹翻了个白眼,有一说一道。

“他娘,再等等。亮子,你去村口看看,要是见不到人影,咱们就先吃。”曾父都这般说了,其他人自然不敢有意见,只是他另外三个女婿面色不大好,瞧着心里都有些不服气似的。曾大姐慢悠悠道“亮子还真是胳膊肘往外头拐,也不想想是哪个天天帮衬家里,为他累死累活的,不讲良心的混蛋,就晓得跟老二好。”

曾亮懒的跟家里这帮娘们掺和,抓了把瓜子儿就往村口走,正巧半路上就碰到了李山一行。此时李山家牛车旁边围满了人,大伙儿都问道:“哎呦呦,月娘呀,怎么着,你们家发财了?这都买上牛车了,那以后耕地不累人了,享福了咧。”

“果然是发达了,瞧瞧,这么一背篓好东西哩。月娘哇,你发达了,可不能忘记娘家人哇,大伙儿可还都等着跟你一块儿享福的。”说着说着,那位婶子还想上手翻,曾亮一下子冲了过去,跟撵苍蝇似的挥了挥手道“大娘,您快回家吃饭吧,仔细你女婿又要摔酒杯了。”

曾亮是出了名的直肠子,刀子嘴,说话做事从来不管别人脸面好不好看。为这,村子里的妇人多有些瞧不上他,当然也不敢当他面说三弄四。

“亮子,你咋出来了?”

“还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