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13章:卧薪尝胆(3 / 5)

,铜沟玉槛。宫之楹榱,皆珠玉饰之”(《吴郡志》引《洞冥记》)。

也就是说,这宫中的排水管道都是用铜浇铸而成,栏杆和门槛则都用玉石雕琢而成,连柱子和屋椽屋桷上都镶嵌了珠玉,真可谓楼阁玲珑,金碧辉煌。

另据《述异记》:“吴王有别馆在句容,楸梧成林,故名梧宫。或云即馆姓宫,宫有梧桐园。”

可见宫中还种满了郁郁葱葱的梧桐树,相当小资。这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比较完备的早期园林,后来苏州人那么喜欢建园林,看来都是跟夫差这个老祖宗学的。

其实,你别看夫差像个大老粗,但事实上他相当浪漫。据说西施喜欢跳舞,他就建了一个“响屧(音xiè,古代鞋中的木底)廊”,

命人将馆娃宫的长廊下面全部凿空,再埋下数以百计的大缸,上铺木板,让西施穿木屐起舞,裙系小铃,跳起来,铃声和大缸清朗的回响声,“铮铮嗒嗒”交织在一起,繁音促节,像欢乐的锦瑟,像清和的瑶琴,仿佛这世间最美妙的音乐。

梧桐夜雨,幽宫响屧,好文艺啊。夫差向我们证明了一个男人,沉浸在爱情之中时,能够爆发出何等惊人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而他的这些文艺细胞,也让“姑苏台”三个字成为历代文人描写江南的诗词作品中最常用的物象,你在古诗词网上随便一搜,就有一百多首!

此外,夫差还在姑苏城中挖了一个大人工湖,湖上布置锦帆,或者说游艇,经常和西施在上面开party,故名之为“锦帆泾”。

又建了个鱼城养鱼,建了个鸭城养鸭,建了个鸡陂墟养鸡(均在今苏州工业园区),建了个酒城造酒!(菠萝总感觉……太会玩了……度娘一搜……一大堆……接着奏乐……接着舞……)

还经常开个青龙大舟跟西施一起到太湖里乘风破浪,避暑消夏——我们的夫差老小伙儿,还真是懂得享受生活呀!

只可惜,吴国被灭后,姑苏台以及春宵宫、馆娃宫等建筑都被越人的大火烧成一片灰烬,太湖中的青龙大舟也被越人抢走(见《国语吴语》:“焚其姑苏,徙其大舟”)。

后来东晋时陆逊的后裔陆玩,曾建宅于灵岩山馆娃宫旧址,后舍宅为寺,灵岩山遂为佛教胜地。不过里面的好些景点还流传着西施的美丽传说,大家有空可以去旅游一下!

有个浣花池,据说是给西施泛舟采莲的;还有个玩月池,据说是给西施赏月的;据说这两个池虽逢干旱,池水也不会干涸。池中曾产过莼莱,夏季吃了可以去热,秋季吃了却又可以去寒。

还有个吴王井,据说是西施照容理妆的,因夫差经常站在旁边亲自给西施梳头,故名;宫内最高处还有个琴台,可饱览太湖风光,据说是西施操琴的地方。

灵岩山南又有个采香泾,据说是专为西施去香山采种香草之用,传说是依据吴王一箭所射的方向而开凿,又名“一箭河”。

总之,吴王夫差帅气多金,浪漫文艺,出去能称霸天下,回来能享受生活,这种绝顶好男人,

对吴国老百姓来说不见得是幸事,但对他老婆西施来说应该蛮幸福,说不定西施真的很爱他,至于历史的真相,可又有谁知道呢?

秦皇岂无德,蒙氏非不武。岂将版筑功,万里遮胡虏。团沙世所难、作垒明知苦。

死者倍堪伤,僵尸犹抱杵。十年居上郡,四海谁为主。纵使骨为尘,冤名不入土。

唐代文人于滇的一首《长城》、道尽了2000年前秦始皇修长城的无限悲凉。

那道盘踞在重峦叠嶂之间、蜿蜒于无垠沙漠之上,气势恢弘,坚固雄伟的万里长城,立千年而不倒,其磅礴浩大之势、令万代叹服。而其背后的辛酸,不得不令人想起那句荒唐的谎言谶语:亡秦者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