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13章:卧薪尝胆(2 / 5)

神木。但足足一年,伐木队只砍到些普通木材,大部分上不了台面,工人开始思念家乡、心怀怨望,他们集体创作了一首著名诗篇《木客之吟》,每夜歌唱:

朝采木,暮采木,

朝朝暮暮入山曲,

穷岩绝壑徒往复,

天不生兮地不育,

木客何辜兮,受此劳酷

或许是这凄凉的歌声感动了山神吧,一天晚上,神仙显灵了,山上突然长出两株神木,粗的二十个人都抱不住,足足有四十丈之高,阳面那一颗是有斑纹的梓木,阴面那一颗是名贵的楠木,看的木工们目瞪口呆,直以为自己思念家乡过度这座神山后来就被称作木客山,山下有个木栅村,距离越都山阴城十五里,即今绍兴娄宫里境内。

越王句践得此神木,大喜,立刻叫匠人精工雕刻成盘龙花纹大柱,抹上丹青,镶嵌白玉,错彩镂金,命大夫文种出使吴国,将这两件神物送给夫差盖房子使。

吴王夫差见之大喜,连忙吩咐照单全收。

这时一旁的忠臣伍子胥又跑出来唱对台戏了:“从前夏桀建造灵台,商纣建造鹿台,都穷竭民力,导致民不聊生,最终自取灭亡。句践不安好心,大王,您千万不能要他那两块破木头啊!”

夫差当然不会听这个“祥林嫂”的话,哼,有好处不要,你以为寡人傻呀!来人,把这神木运去姑苏山,给寡人造楼台去!

这以后,句践不断地给吴王送木头,姑苏山下太湖边一个军港旁,从各地征集来的木材四面八方源源不断的运将进来,把山下的河道、沟渠都给塞满了,

久而久之,这个军港就发展成了一个集镇,名字就叫“木渎镇”,明朝时它是三吴六大重镇之一,如今则是苏州市鼎鼎有名的旅游胜地。

姑苏台可是个大工程,据《吴越春秋》记载,为了修建这个前无古人的吴国标志性建筑,夫差总共花了三年的时间聚集材料,五年的时间才把这该死的姑苏台建成。据说这姑苏台高达三百丈,宽达八十四丈,有九曲路拾级而上,登台远眺,可饱览方圆三百里范围内湖光山色和田园风光,其景冠绝江南,闻名于天下。真是站得高尿的远,酷毙了!

当然,目前勘测的古代最高建筑北魏永宁寺塔也不过49丈,《吴越春秋》上“三百丈”这个数字有些夸张了,或许这是包括了山体的高度;但台的广度“八十四丈(合今181

.8米)应是事实,因台上还建有大量宫室。

不论其高度和能见度究竟有多少,总之,姑苏台是当时天下最高大、最宏伟的台榭建筑,这是可以肯定无疑的,所谓东方之珠,不过如此(注1)。

可以想象,当“明珠”建成之日,吴王夫差登上巍巍高台,背倚着容量千石的巨型酒钟,一面痛饮,一面远眺,数百里太湖风光尽收眼底,只觉得心旷神怡,半个灵魂仿似都要飞上天了(注1)。

他在台上快活,却不知道这五年来,吴国人民为了建这该死的姑苏台,受尽了多少苦楚!

就是为吴王夫差的一己之欢,他们昼夜并作,苦赶工期,有的抛尸在路旁,有的哭泣于巷中,怨望之声,充斥全国。不过这也不能完全怪句践的招数阴损,如果不是夫差自己耽于享乐,不恤民生,旁人就是有再阴损的毒招,也使不进去不是?

注1:据《吴郡志》引《山水记》云:“造九曲路,高见三百里”。同书引《洞冥记》:“周旋诘屈,横亘五里,崇饰土木,殚耗人力。宫妓千人,作长夜之饮,造千石酒钟。”

接着,文种又使出“灭吴九策”中的第四策,送了天下第一美女西施入吴,从此,夫差就更加沉迷于享乐了,他命大臣王孙雒在姑苏台不远,又建起一座美轮美奂规模宏大的大型离宫,名曰春宵宫,“又于宫中作海灵馆馆娃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