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大刀阔斧地与同行开展竞争,不惜赔本赚吆喝,硬生生从同行手里抢走了无数的订单。
五金加工业务是很讲究规模化生产优势的。订单多了,生产成本就能大幅度下降,结果高锦盛的报价虽低,企业却依然有利润。但被他抢走订单的那些同行企业,就无法再生存下去了,要么破产,要么改行,全都黯然地退出了这个市场。
等到同行退得差不多,锦盛集团成为某几类产品的垄断供应商,高锦盛再以各种名目慢慢地把价格再升上去,借以获得高额的收益。
高锦盛的这一手,说破了也并不神秘,主要就是要有敢于与同行拼个同归于尽的勇气。高锦盛发起了一次次“谁先眨眼”的游戏,每一次他都是最终的胜利者。仅仅几年时间,锦盛集团就成为芮岗数一数二的大企业,高锦盛的名字,在芮岗的实业界也达到了能止小儿夜啼的效果。
取得初步成功之后的高锦盛,又把手伸向了房地产业。凭着在制造业累积下来的财富,再加上胆子大,敢于赌,他在房地产圈子里也做得风生水起,名气很快就冲出芮岗,走向井南,再下一步就要走向全国了。
收购夏梁第一机床厂,就是高锦盛准备走向全国的一个重要步骤。高锦盛是读过大学的,眼界很高,他看出机床行业未来会有很大的发展,而当时夏一机刚刚被下放给夏梁市,经营状况欠佳,夏梁市打算挥泪甩卖,正是适合捡漏的时候。于是他便毅然出手,以区区几千万的收购价,拿下了这家有八十多年历史的大型机床厂。
收购了夏一机之后,高锦盛向夏一机注入一笔资金,使其恢复了生机。随后,他便故伎重演,命令夏一机销售部大幅度降低几种车床的售价,与国内同行展开了价格战。
夏一机的主要竞争对手,其实是国内另外几家生产车床的大型企业,比如宁乡的箐北机床厂、儒北的前堰第一机床厂,这也都是当年的十八罗汉厂以及如今的机二零会员企业,算是夏一机的兄弟企业。
几家机床厂的车床产品各有千秋,价格上也保持着默契,相互差别不会太大。机床并不属于对价格非常敏感的产品,寻常情况下,价格相差一成之内,用户并不会专门选便宜货,而是会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与其他设备的适配性、售后服务的便利性等因素,选择最合适的厂家。
夏一机大幅度降低车床价格,把自己与其他同行的价格差距拉大到了两成以上,这就打破了原有的默契。用户就算再不计较价格,也得掂量一下这件事了。
比如说,箐机的一台车床售价是15万,这对用户来说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但夏一机突然说自己生产的性能相似的车床,售价只要10万,用户能没什么想法吗?他们或许并不在乎多花5万元,但既然人家能卖10万,你却说要卖15万,这其中是不是有欺诈的成分呢?
买家的心态就是这样,花多少钱无所谓,但如果是被人骗了,花了不该花的钱,那就不甘心了。
再至于说那些中小机床企业,原本产品档次与夏一机不同,并不处在同一个竞争层次上。但夏一机的产品价格降得如此低,甚至比这些中小机床企业的产品价格也高不出多少,这就威胁到中小企业的生存了。
面对夏一机的价格战,箐机、前一机等企业的第一反应就是给夏一机的销售部打电话,问他们是不是脑子进水了,怎么能把价格降到这个程度。待到听说对方并不是报错了价格,而是刻意为之,这几家企业便把官司打到了机二零这里,要求联席会议来协调此事。
搁在国家机构改革之前,像这种同行恶意竞争的事情,受害者是可以向二局投诉的,二局也的确担负着监督管理此类行为的责任。可现在连机械部都撤销了,只剩下一个经贸委旗下的机电工业局,工作职责上明确写着只负责行业发展规划,不具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