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了了,也看出了这是官家和太子的凭仗。
“百石左右,昼夜不停。”
“粮从何来?”
江浙两广是有粮食,漕运就是取自于该地。
没听闻江浙有这般大批量采购粮食,太子殿下这样的操作,很明显不是商贾所能比的,这般采买量,恐怕会导致江浙的粮价上扬。可是没有。
富弼对粮食的来源……
“安南!自红河转广南西路,或至大理,而后顺铜铁矿以及锰矿的运送路线,一路至荆南。”
安南?不是说蛮夷之地吗?为何在太子殿下这里,倒成了丰田之处。
“富相,安南一年三熟,虽耕种无序,却从无饥馑之患。其斗米文而已。”
再一次回到工坊城,看到一波又一波运送粮食的,富弼已经彻底清楚了。
“如今储备几何?”
“回相公,截止昨日,发往河北道二十余万石,发往京兆府五十余万石,均散布于沿路州府郡县。”
薛向负责分配,是按照朝廷户籍数的比例发运。
“殿下,接下来的粮食,发于常平仓吧……”
有这样的粮食储备,富弼认为完可以开放常平仓了。对于百万流民齐聚汴梁……想想都是恐怖的境况。
他觉得让各州府安置,要比聚集在汴梁合理。
“富相,曦此为并无意赚钱。之所以仍然在储备,只是想给唯利是图的商贾一点教训。”
“发往常平仓可以。不过曦恳请朝廷施行平价粜米制,以丁口数量为基准,由州府郡县,按丁口发放凭证,以凭证为准,百姓可于常平仓,以每斗十至七十文,采买平价粮。”
“且,朝廷应颁布诏令,凡借常平仓平价粮而谋私利者,杀无赦,无论士农工商!”
又是杀无赦,富弼看了看赵曦,也没觉得不可,应对旱情如同应对地动类同。
“富相,莫看低商贾的贪婪,也莫看轻商贾的资金储备,更别低估商贾与朝堂的勾连。”
“殿下莫非认为弼对此会大肆宣扬?”
“富相言重了。曦对发国难财,发灾难财的行为厌恶。之所以前期如此行为,欲重手惩戒此类行为。还望富相支持。”
说是天灾,其实真正导致灾民颠沛的原因,说是人祸更贴切。
太子殿下所言的商贾,富弼清楚,其实指的是朝堂的臣工们。
或许贩粮的是商贾,而真正导致粮价上涨的,反倒是朝堂这些臣工的家里。
放眼天下,那个士大夫家里不是良田万亩?谁家没有囤积两三年的粮食?
若皆属忧国忧民,万不会出现流民颠沛之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