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因为年轻英俊做了探花郎。
一时间皆大欢喜,阁老们恭喜大越再得良才,明德帝也难得让阁老们心服口服,而意气风发。
按规矩状元榜眼和探花,都是要入翰林院的,熬上几年,外放几任,若是当真不错,以后就是阁老的后备力量。
但林大山却毫不犹豫的站出来跪倒,当堂请求道,“皇上,臣想求放外任,不入翰林院。
翰林院自然是好的,但学生读书多年,一直盼着为皇上分忧,牧民一方。
求皇上准许!”
众人都是听得惊疑,以林家低调行事的风格,林大山进翰林院,慢慢熬资历,以后寻机会上位才是正途。
这怎么画风突变,突然高调起来了。
明德帝倒是高兴,问道,“爱卿这般,可是有想去的地方了?”
林大山赶紧磕头,应道,“皇上,常言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臣方才就福来县的重建,洋洋洒洒写了两千言,得了皇上和各位大人的首肯,这才得了榜眼。
臣想把这两千言变成现实,整治好福来县,毕竟福来就在京都之侧,荒芜下去,实在是大越百官的耻辱。
毕竟,天子脚下的百姓不能安居乐业,又何谈整个大越的富强繁荣?”
“好,有志气。”
明德帝听得这话,心里可是太舒坦了。
老话说儿,有粉就要往脸上擦。
福来县就在京都旁边,如今这般荒凉破败,就如同女人脸上的疤痕,绝对不是一件光彩之事。
林家先前就没少帮忙,如今派了林大山外放做福来县令,也算是林家好人做到底了。
所以,明德帝当堂宣布,“林大山接任福来县令,即刻上任。”
众人自然都是应声,谁也不想因为一个小小县令,当堂打皇帝的脸,毕竟皇帝手里还有一把锋利的战刀,如今在外割敌人的喉咙,替大越开疆拓土呢。
翰林院的掌院念着当初同姚老先生的半师之情,林大山也算他半个师弟,就笑道,“原本还想林县令进了翰林院,老臣也有借口同老国公多求几本新书,如今倒是要失望了。”
众人都是笑起来,读书人都爱书,无论立场如何,自然都盼着有更多的书看。
新书固然好,但古籍孤本却是最珍贵的。
而林家先前一口气拿出几十本,自然被所有读书人惦记。
这事儿,林家自然也有安排,林大山赶紧应道,“不瞒皇上和各位大人,这一冬日,学生带着家里的子侄确实又整理出一批古籍孤本,原本是要送进家里书院的藏书楼,今日臣辜负了皇上的安排和掌院大人的期望,明日就把这批古籍珍本送去万向楼,权做赔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