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套路了谢楠一波让她“自愿”帮忙,但考虑到《战狼2》还没有下映,估计短期内是不会有什么回复的。
白沐把这个结果和郭帆说了一声,后者表示没关系。
“不着急,反正,空间站部分的剧情还不一定能拍呢。”郭帆淡然的道。
“不能拍?”
白沐皱起眉毛“为什么不能拍了?”
“因为,缺钱啊……”
“……”
好吧,这真是个让人悲伤的理由。
到目前为止,《流浪地球》的制作成本已经达到了三亿。
这里边,中影投了一亿,鼎盛投了一亿,北京文化投了五千万,再加上一些小的投资出品方和郭帆、龚格尔这几位卖房卖车的钱。
三亿的投资,在国产电影里真的算是很大的一笔钱了。但对于一部科幻电影而言,却只能算是个起步价。
这里边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电影产业链环节的缺失。
举个简单的例子,科幻电影里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显示屏幕。特别是“指挥室”这种场景,基本都是一面墙的显示屏。
而这里边就涉及到了一个问题,ui界面,也就是显示屏上显示的画面。
如果是好莱坞,他们有专业的ui组。拍摄的时候演员对着绿幕表演,后期制作的时候,ui组根据剧情需要,制作出各种不同的画面,顺便抹掉演员脸上被绿幕反射出的绿光。
但国内的电影剧组可从来都没听说过什么ui组这种东西,有需要也就是一两个,将就点的买块屏幕,不讲究的拿俩笔记本也就凑合用了。
《流浪地球》剧组也没有ui组,毕竟拍摄之前根本没人想到过这个问题。而要是请好莱坞的团队,一来时间上来不及了,二来也太贵了!
不过,没钱有没钱的办法。郭帆托白沐的关系,联系了蓝岛几个电脑回收店,收了一批破烂的二手电脑回来。也不需要有多好的配置,能放t就行。
剧组在拍摄前先把需要用到的画面作成t,等拍摄的时候,再随着剧情需要,切换不同的画面就可以了。
事实上,剧组里类似的这种“土办法”还有很多。
像那几套价值上百万的外骨骼机甲模型,剧组从新西兰的维塔数码那订做,拿回来拍了不到一个星期,就开始往下掉零件。
刚开始以为是被这些老外坑了,后来解释之后才知道,人家好莱坞那边一般拍静景才穿这些模型,动作戏都是靠特效。而且每天穿戴的时间也有限,一般不超过四个小时就要保养一下。
新西兰人也没想到这些中国人这么刚,穿着这么精细的模型咔咔做大动作,还一动就是十来个小时。到这会才开始掉零件,他们也有些佩服自家模型道具的质量了。
修肯定是没法修的,这东西就和奢侈品一样,就没奔着坚固耐用去。
于是郭帆又祭出了新的法宝——胶带。
哪个零件掉了,就拿胶带粘回去。再嘱咐一众主演拍摄的时候小心点,大家凑合凑合,能坚持到拍完就可以了。
但即使这么精打细算、省吃俭用,电影的预算经费也就刚好能把地面部分的剧情拍完而已,空间站部分的剧情实在是没钱了。
这可和那种显示屏、道具服之类的小问题不同,没钱什么办法都解决不了。
所以事实上,郭帆其实已经开始和编剧组商量,怎么才能在不影响电影质量的情况下,把空间站部分剧情砍掉。
“如果要拍的话,还差多少钱?”白沐看向郭帆问道。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八千万,最少需要八千万。”郭帆计算了一下后说道。
说完,又一脸期待的看着白沐。
“呵,八千万……”白沐笑了一声“再见!不联系!”
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