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回到了联军一边,在密林环境下,面对兵力明显占优的敌军,如果在缺乏严密组织的情况下冒然推进,很容易会被清军拉近交战距离形成贴身厮杀的局面,那样的话联军的武器和战术的优势将被大大弱化,一旦陷入缠斗还有可能会被清军迅速形成包围,到时候被动的一方就会变成自己了。
但如果对清军的应对不作出调整,在当下这种环境里就很难再对数百米之外的伐木队形成威胁了。清军只要能将这种局面再拖上一天半天,让河谷里的桥能够搭建起来,让主力部队有了撤回江北的通道,那就算再在这片树林里死个千八百人也是划算的。
一路穷追至此的联军部队几乎放弃了所有的重型武器,这个时候也不用指望还能有火炮开路之类的战法了。如果要打开局面,就只能采取比较冒险的战法了。
独立团虽然善于在山林环境作战,但那也是特指在占据主动权的情况下,可以在林中采取游击战来拖垮对手。可如果要迫于形势主动缩短交战距离,集中对一个区域发动攻势,那作战经验丰富的对手很快就会察觉到这种变化,也就意味着会面临对手发动反扑的风险。
继续阅读
独立团当然不是不能打硬仗,但以当下的这些兵力,与清军硬拼会有多大程度的牺牲,是否能够实现作战目的,指挥官必须要对此权衡利弊。
时间有限,多耽搁片刻,清军全身而退的机会就要多一分。高桥南看看天色,至少还有两三个小时才会天黑,虽说清军在天黑之后也未必就会停下伐木工程,但至少那时候联军可以有更多的机会摸到近处发动突袭。而最快在明天,独立团的二营三营应该也能赶到附近,届时兵力增加之后对战术的选择也能更多一些,拉开阵势与清军正面交锋也未必吃亏。
高桥南很快理顺了思路,至少要将清军的渡江时间拖到明天,而阶段性的目标便是让清军在天黑之前难以持续进行伐木作业。虽然现在主动拉出去与清军交战必然会有一定的战损,但实现作战目标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高桥南权衡一番之后,便下达了新的作战指令,分作三个方向向清军层层保护之下的伐木区发动进攻,以阻止对方伐木为作战目标,但需小心留意敌军动向,避免与敌军陷入近距离的缠斗。高桥南很清楚一旦进入到缠斗,清军向交战区投入兵力的速度可能会让己方来不及脱身撤离战场,这对海汉军将是非常危险的操作。
战斗甫一打响,联军这边便开始出现了伤亡。当清军意识到交战距离已经缩短到他们可以展开反击的程度了,便果断开始从藏身地跳出来,向林间枪声响起处射出箭矢——这也是清军目前仅有的远程攻击手段了。
清军射出箭矢的时候都未必看到了目标所在的位置,一定程度上是依靠运气随缘命中,但架不住其基数大,若是一声枪响之后便有七八支箭射过来,总会有瞎猫撞上了死耗子。
只是联军当下已经顾不得那么多了,既然已经接到了命令,就必须将战术执行下去。虽说缩短交战距离会导致联军士兵的作战风险增大,但相应的命中率和杀伤效率也会随之提高,想要凭借树木作掩体的清兵,在距离拉近之后可就没那么容易藏身了。而联军所装备的步枪大部分都是海汉产,在百米内的射击命中率要远高于清兵的弓箭,加之独立团的七发步枪射击频率高得惊人,只需几支枪便可以对很大一片区域形成有效的火力压制,因此杀敌效率依然是远高于对手。
几个方向突然发动的强攻的确打乱了清军的部署,因为先前联军骚扰一波就主动退走的动作让清军认为这仅仅只是小股部队的刺探行为,但的确没想到山林中竟然埋伏了超过两千名荷枪实弹的敌军。即便是兵分三路,其火力输出强度也绝非林中分散布防的这些清军所能抵抗。
不过也有极少数清兵隐忍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