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圆一个头的老师,他们还是很有一点特殊感觉的。
咣咣咣。
体现在鼓掌上,很热烈。
季铭那点紧张,倒是一下子就没了——讲台跟舞台,还是不一样的,上去之后,他是有点紧张的,不过这些小孩子,乌溜溜的眼睛看着他,笑的很开怀地鼓掌,季铭自己也忍不住笑了,紧张也就不见了。
李元从城市里来到侗寨,见到这里的小孩们,应该也有不同的感受吧——这里的孩子不会钢琴不会奥数,但是会下河会上树,会进林子采蘑菇拔水笋,会到坡上割猪草种红薯,自然的,诗性的这种期待,会从李元的内心滋生出来。
“同学们好,我叫季铭。”季铭露出一个笑容来,一个20岁的,单纯的,不社交的笑容——还有点不适应呢。
他在黑板上写了“季铭”两个字。
“接下来到大家放暑假,我会教大家几首古诗词,不多,也不要求大家背诵,但希望你们能够感受到这些诗词里头的情感,和文字的美感。”
说了两句,季铭在黑板上又写上一个标题——《七步诗》。
“三国,大家都知道吧……”
“曹操的两个儿子,一个叫曹丕,一个叫曹植……”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这一联呢,不是说烧豆杆煮豆子,然后忘了放水,豆子都热哭了,不是的,大家都知道,如果不防水,豆子就跳出来了,裂了,成炒豆子了,可以当零嘴,嘎嘣嘎嘣。这是个比喻……”
季铭这一节课就讲了这六句诗。
释义讲完之后,就延伸到了曹丕和曹植的背景,作为一个演员,而且还是演过《军师联盟七步诗》这种短片的,季铭在讲台上通过情景模拟,来把两人之间的关系、矛盾、情感讲出来——也就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校长半路上在窗边站了一会儿。
回头跟另一位老师笑着说季铭“像个大学老师”,“挺有意思”。
不过这个评价并不一直如此。
季铭明显也在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大学老师这样的,应试教育下的语文老师那样的,介乎两者之间的,然后完全丢开涵义、指代这些,极端诗性的,讲李白的《将进酒》,就完全没说什么诗人的苦闷,为啥苦闷,还有什么诗仙的特点,一概不提,从头到尾,不断地念,激昂的,悲怆的,洒脱的……然后单纯描摹意象,把诗歌的画面更通俗地展现给学生。
能感受到什么情绪,都是学生自己的事儿。
哪一个才会是李元的教学方式呢?
季铭拿着录下来的十几课视频,给过来的文晏看。
“您能从里面找到您想象中的李元么?”
文晏有点意外地看季铭,但说的很直白“你还不是李元么?”
你还,没入戏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