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氏覆灭之后,曹操大力扶植河北士族和天下寒门,一门心思打造属于曹家的势力,司马氏在河北本就有党羽,他们当然可以稳坐钓鱼台坐看事态发展。颍川人没那么强的底蕴,又不愿被逐步排挤,为了壮大力量目光自然放到并州上。 并州明里豪门大族各成一派,实际上以太原王氏为代表的雁门莫氏,阳曲郭氏等豪族暗中和司马氏一个阵营,加上幽州刘珪,可以说司马氏才是幽并边地真正的幕后大佬。此外,河东地区在经济上更亲近关中,上党高干自成一派。曹操对并州这一亩三分地也一筹莫展,盟友张燕只能在太行山区发展,想深入并州困难重重,一个莫家就给他挡死死的。 颍川人也是误打误撞提前下过一步好棋,过去刘琰和关中人私交很好,和弘农杨氏也有很深的渊源。都知道刘琰和唐家是钢铁同盟,唐翔是弘农夫人亲哥哥,由于这层关系,唐翔在弘农太任上等于颍川人和其他士族交流的窗口,所有人都不希望纽带被轻易动摇。 弘农郡的权利结构是典型的三角架构,以郡守唐翔为中心,民政归地头蛇杨氏,军权归关中人段煨,谁敢挑刺得先问问杨彪让不让,杨氏还能浪费口舌讲道理,外来的段煨可没那么多耐心,只要唐翔知会一声,惹事的家族就不存在了。 颍川人在并州争不过司马氏,可仍旧比曹操占优势,通过唐翔一面接洽杨氏,一面和关中人达成协议,绕了两圈把张则安排进并州,张则到了太原却发生了变故,司马氏暗中命令王家阻扰张则募兵。 去不去曼柏无所谓,颍川大佬的目的就是让张则带兵,没有兵去曼柏做什么?好容易安排人进入并州,肯定不甘心让他去朔方做傀儡。不用猜一定是曹操在背后使坏,兴许给了司马氏什么承诺,你不仁休怪我不义,指示张则暂时留在太原,和王柔相互恶心看谁先受不了。 大佬一句话底下人就得受活罪,王氏有多难受不知道,反正张则快被对方恶心吐了。对付一个王氏就够糟心了,又接到弘农夫人的来信要找什么刘琰。张则觉得所有人都疯了,包括关中人、颍川人、冀州人,连幽州人都在找一个死人,随着时间推移,大家的搜寻重心逐渐集中的并州,这么大动静连曹操都惊动了。 张则人生地不熟想找也没能力,弘农夫人催促的越来越紧,口吻也越发严厉,出门有王氏闹腾,回家还得挨主子骂,现在是焦头烂额想死的心都有了。张则烦心事太多,徐辑走关系要见袁熙家眷,开始还没留意,等过后琢磨出味道,你徐辑是酒泉太守,想见人自己找单于说就行,犯得上绕一圈走度辽将军的路子吗? 探望侧室赵熙没必要隐藏在背后,徐辑是袁熙的重要幕僚,还是当初刘琰麾下长史,隐藏在幕后只能有一个原因。。。。。。 没什么恍然大悟,更不需要猛拍大腿,张则断定所谓的侧室赵熙肯定有大问题,他不敢继续猜下去,以张则现在的身份和能力,接不住刘琰这颗大雷。接不住归接不住,既然都猜出来好歹也得去看看,张则就是个打工人,要真是猜测的那样,回头便跟颍川人知会一声,上面怎么安排自己怎么做呗。 因此张则告诉刘豹,我要去你那视察工作情况,听说天下名门袁氏的家眷在你那,顺便让她出来见一见满足好奇心。 由于历史原因,南匈奴单于在度辽将军面前始终矮一头,加上在兵员问题上拖延日久本就心虚,怕占便宜是假实则兴师问罪顺,人家主动上门又不好推辞。刘豹找出《孙子兵法》连夜翻看,还真给他找到条妙计。 兵法云:关键在争,屈伸之利,人情之理。 刘豹决定反客为主,大张旗鼓主动营造声势,宣扬张则借口来视察工作,其实就是要来看袁熙侧室。别管有用没用先给你嘴堵住,你要是找茬就是对袁熙侧室的服务不满意,和咱单于努力工作没关系。 度辽将军风尘仆仆来到大陵,刚进门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