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雄性不育系杂交技术(2 / 2)

必湖和尹华奇,这两个人还都是袁隆平的学生。

在寻找雄性不育水稻的期间,还正处在六十年代国家极端困难的时期。

他们与袁隆平一起,在尤为艰苦的条件下,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寻找雄性不育株。

为了能看得仔细,他们每天在中午太阳光最强的时候,拿着15倍放大镜,审视着试验田中每一株水稻的每一朵花。

历时两年多,在检查了十几万株稻穗后,终于发现了6株雄性不育株。

并经过培育,的确如预想的那般既能遗传其它水稻的优良形状,部分一代杂交种又继承了不育特征,使得后续大规模杂交计划可以进行。

此后湖南省科委将“水稻雄性不育”正式列入省级科研项目。

多年时间里,袁隆平不断借助不育稻培育出众多性状优良的稻种。

后又将这些优良稻种经过多代培育,使之保持性状,再将这些遗传性状相对稳定的稻种继续杂交,优中选优。

经过长达二十五年的漫长努力后,于公元2020年,实现了部分超级杂交稻品种的亩产突破了2400斤。

不过超级稻口感比较一般,在粮食充裕的情况下,同时也是为了超级稻的战略保密需要,所以目前中国农业更多还是使用口感更好,亩产维持在千斤以上的杂交稻种。

这些杂交稻很多也同样是出自袁隆平之手。

世界上主流的水稻杂交技术,很大一部分正是基于袁隆平的雄性不育系杂交技术。

从此以后,困扰中国数千年,乃至上万年的饥饿问题终于得到解决。

人民再也不是负担,饥荒也再不复见。】

作为这段视频的结尾,天幕将后世中国普通百姓衣食富足、生活美满的视频呈现了出来。

(现在虽然现在已经出现了全新的作物培育技术,比如基因编辑技术,以及利用电离辐射主动诱使植物基因突变技术。

但是这些技术都过于复杂超前,以古人们的理解能力和基础知识与设施储备,没法指望古人们能够复刻与利用,也就不多赘述了。)

各朝代古人们无比憧憬地,看着天幕中他们后代的幸福画面,也同时在心中感想着,这位名叫袁隆平的后人所建立的功绩与付出。

甚至会有人觉得,一个普通身份的凡人,让当代乃至后世万代再不受饥饿之苦,这样的功绩都足以与那些千古帝王相比肩。

璀璨华夏:挽千古意难平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