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计算)六种实用学科,称为君子六艺。
出于学子家境能否负担因就学而损失的劳动力,以及长久维持教育做考量,孔子收取初次前来求学的学子十条腊肉以做学资,称为束修。
在杏坛广收门徒的日子,是孔子一生中少有的一段快乐时光。
他的仁义礼德教育散布到乡野民间。
他的为政以德,施政当以利民为本的治国理念和理想,也由他的弟子们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在漫长的教育生涯中,孔子教育了超过三千多位弟子,他的弟子们又继承了他的理念,培养了弟子的弟子广布教育。
在孔子三十岁时,自认在立德、立言、立功已有所成就,便有了三十而立的由来。
公园前517年,鲁国大臣季平子篡位,鲁诏公被迫逃往齐国。
亲眼目睹大周的礼乐崩坏持续滑入深渊,孔子悲愤无比,发出了“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愤慨。
一路追随鲁国国君来到了齐国。
在这里,孔子的治国理念受到了齐景公的赏识,欲要封赏孔子田地和官职,但被齐国大夫晏婴以政见不合为由阻止了。
后来孔子又听闻齐国朝堂有人欲要加害于他,孔子只得被迫离开了齐国。
回到鲁国的孔子继续开坛授课数年,并开始整理修订《诗》《书》《礼》《乐》四部传世经典。
这时的孔子已经四十岁了。
经过几十年的岁月磨砺,对人生在世的各种问题都有了看透本质的认知,不为事物表象迷惑,于是便有了四十而不惑。
继续阅读
直至五十一岁的那年,孔子终于迎来了鲁国新任国君鲁定公的邀请,就任鲁国的地方官中督宰。
后升任司空,主管工程建设。
五十二岁那年,孔子帮助鲁国从齐国手里讨回了郓地和汶阳,因而大受鲁定公信任,升任孔子为大司寇,主管国家司法,代为行使国相之职。
孔子终于获得机会,开始推行他的政治主张。
在他的治理下,百姓们讲求孝道,家庭稳定,家家安居乐业,恪守礼法,四处路不拾遗。
并且孔子深知把持鲁国朝政的是三个贵族世家,真正要让鲁国有一个强大的基础,只有削弱三族并收回实权。
于是孔子精准找到三族内部存在的内斗,欲要收回三族的封地城池,以削弱他们控制政权的能力。
可最终以三族反应过来共同反对孔子,计划宣告失败。
而这时的齐国也不愿意自己的邻国鲁国,因为孔子的治理成为一个强国。
便向鲁国赠送了八十位歌姬,以腐化鲁国公。
昏聩的鲁国公不愿听孔子的劝阻,每日沉迷美色,怠于国事。
面对如此不堪的君主,面对为了国家而招致三族的打压,孔子失望地离开了鲁国,他至深的理想抱负和对鲁国付诸的心血,也随之幻灭。
时年五十四岁的孔子,与他的弟子们再次踏上了周游列国,宣扬仁德之治的道路。
这一去,就是十四年之久。
期间不知经历多少苦难,有多少弟子离他而去,就连相伴一生的夫人也先他一步逝去。
游历了诸多国家,也再没有得到像在鲁国那样的施政机会。
最终已经六十八岁的孔子,失去了对政治的所有热情。
回到了鲁国,回到了他的杏坛。
在生命最后的时光里,孔子仍然继续从事教育和整理修订文献工作。
期间他失去了最喜爱的弟子颜回,另一得意门生子路死于卫国内乱,就连他唯一的儿子孔鲤也先他一步离世。
一生坎坷,郁郁不得志的孔子,为他逝去的亲人弟子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