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卫民最近没见着韩亚文,估摸着他正在火车上忙活着;但总觉得哪里不对劲,这一万袋化肥还运不完了?
疑惑之际,各地的信件都在绿色的邮政车里到处飞,他也收到了来自陕北的信,是徐志全寄来的。
晚饭后回到宿舍,孙东风给带了过来,他精力旺盛,喜欢跑来跑去。
撕开之后,郑卫民嘀咕道:“难怪亚文一直不回来,敢情还真加码了。”又看了看,徐志全在信里面还感谢了他。
“卫民,多亏了你的面子,县里面要把秀莲给安排到教育局了。我这个心总算能安稳下来了,下面就等着奋强考学了,等到他考上了,可记得回来喝杯酒……”
徐志全不知道郑卫民在北京是什么样子,但郑卫民既然能掏一百块钱给他用来拍照,那火车票肯定就不成问题了。
不管是中专还是大学,总得让奋强加把劲儿;要是真的考不上,再托关系让奋强去当兵。
郑卫民没想到徐志全还能借到这个东风,这个大队书记还真是能人。
另外一边,郑卫国的信也到了北京。
郑刚在单位先看了,老大和老二竟然约好了回来的时间,两个人都要在五月初回来。
这可真是太好了,那个时候三儿还没放暑假,一准儿能找到人。
办公室里,张主任看着郑刚脸上的喜意,忍不住问道:“老郑,遇到什么好事儿了?怎么那么高兴?”
郑刚把信收好,笑眯眯地说道:“我家老大老二要回来探亲了。”
“那确实是高兴事儿。”好多人家的孩子都在外面当兵,回来探亲的次数同样有限;但张主任转念一想,好像有些不对劲,郑家的老大和老二回来的次数也太少了吧?上次回来是什么时候?他竟然想不起来了。
这老郑家的俩儿子竟然还能一起回来……张主任脸上浮现一丝丝的笑,那这肯定是和三儿子也有关了,要是不全家出动,恐怕是劝不过来。
回来好啊,回来又有热闹看了。
下班回家,家里的门已经开了,袁秋在里面择菜。
“老大来信了,说和卫东一起回来,在五月初的时候差不多能到。”
“总算能踏实一点了……”袁秋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踏实,但她感觉三个儿子在一起话总能多说几句了吧?
她忽然又有些遗憾:“要是军儿也能回来就好了。”
这么多的人,谁也比不上赵军的话好使,要是赵军能回来,哥几个凑一堆喝点酒聊会儿天,那效果绝对好。
不过总算能有点盼头,就算劝不回来三儿,起码也能见到两个儿子。
几天之后,韩亚文把最后一批化肥运到了黄原。
火车站旁边,原北县的一群人在卸货。
化肥气味难闻,但过来的人脸上都有着笑容。
呛一点便呛一点,这都没什么关系。
韩亚文和马主任在一旁抽着烟在旁看着。
“亚文,有了这两万袋化肥,今年咱们原北的缺口能给补上很多,农业生产压力比附近的几个县要小很多。”
“夏天不是要种玉米了么?我还来。”
马主任高兴地说道:“能行。”
韩亚文也挺得意,两万袋,生生多出了一倍;同化肥厂那边往来几次,夏天的化肥竟然也预定到了,数量还没谈妥,但韩亚文心里有数,下次至少也能拿到两万袋。
这比预想的还要好,本来他还挺犯愁后面干点啥好;人是不能闲着,坐吃山空的感觉真不好,他得动起来。
忙活了将近一个月,韩亚文兜里的钱像雪球一样滚了起来;刨去给化肥厂和火车站的提成,他兜里现在有二十万冒头;在北京这个钱不好存,但在黄原,特别是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