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之后,宿舍的七个人都从照相馆拿到了照片。
姿势神态重合度极大,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有着充满阳光的笑容。
这一天,大家都从自习室回来得很早,宿舍里也都静悄悄的,他们都在写信。
郑卫民的第一封信还是写给赵军的,他都到北大报到半个多月了,不给赵军写封信实在不行。
“军儿,哥们回来了!回了北京之后,哥们就脱贫了!学校给了我补助,比你之前的津贴要高,吃饭是完全不愁了,现在顿顿都能吃饱,还有大米饭呢……”
北大的饭菜价格对郑卫民足够友好,最便宜的纯蔬菜像土豆丝,白菜,萝卜之类的,每份只要五分钱;稍微像样一点的,西红柿炒鸡蛋,豆腐等也只要一毛钱,这在陕北插队的时候可是能用来待客的了;其余更贵的一毛五的就开始有肉了,但只有翘荤菜,鱼香肉丝,宫保鸡丁等等;两毛钱的就属于大菜了,红烧肉,回锅肉就可以往桌子上端了。
兜里有十七块,但郑卫民还是要精打细算,他经常都是买最便宜的菜,把钱多留一些——像邮票以及日用品不也得花钱么?
在信里面,郑卫民向赵军显摆了红烧肉和回锅肉,但他也只是见过,并没有真的敢去买,这实在太贵。
能够坐在这里不为饿肚子发愁,还吃得比陕北好,郑卫民觉得可以了。
想要过上好日子,那还得等到“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上一个圈”,现在他就是要努力学习,积累知识,以应对改革开放的大潮。
给赵军的信写好,郑卫民揉了揉手腕,把信装好,塞进去了一张照片,又拿出了一张信纸。
边上的王乃强有些意外:“卫民,你还写啊?”
“写啊!还有好几封信呢。当初插队的时候还认识了不少人,也要写。”
“那我也写!”王乃强翻出一张纸,也开始写了起来。
郑卫民第二封信是写给王云芳的,他都是王云芳接过来的,但从没想过同在北京竟然还要靠写信交流,真有趣。
写完信之后,郑卫民也往信封里放了一张照片。
第三封是写给徐秀莲的,一样有照片。
第四封是给周玉秀的,因为他没有范成功的地址,但他知道周玉秀一定会把信转给范成功,给周玉秀的信里就没给照片了,最后一张照片他自己留着了。
看着郑卫民写了四封信,宿舍里的人都震惊了。
“卫民,你可真行啊,四封信!作文还没写够啊?”
郑卫民笑道:“这不刚拍了照片,得寄给大家看看嘛。睡觉睡觉,明天还得早起呢。”
关灯,上床,宿舍中只有微光,几乎不可视物,耳边传来隔壁宿舍微弱的动静,寂静开始袭来。
第二天一早,郑卫民在去未名湖的路上拐去了邮局,把信放进了邮筒,接着便开始背单词。
背书的人不少,学外语的人更是多,孙东风很快也过来了,和郑卫民一起背单词。
他对本专业的历史是非常认真的,但对英语就很敷衍,在未名湖畔很是不老实地张望。
趁着郑卫民略作休息的时候,孙东风凑了过来:“哎,卫民,我这几天和你去蹭课,看上一个姑娘。”
郑卫民说道:“我劝你谨慎,别等到毕业分配的时候发现要各奔东西就傻眼了。”
孙东风却说道:“你看看你,政策上也不是一点儿人情也不讲的,咱们的意愿组织上也会考虑一下的。”
“看上谁了?”郑卫民很是好奇,又提醒道:“你可打听清楚了,别人家结婚了你都不知道。”
孙东风抓抓头皮,有些为难:“这还真不好说,话说我还不知道她叫什么呢……”
“是不是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