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方式也很无聊,郑卫民的选择是给小孩子们讲历史故事。
有的时候,村里的一些大人也会过来听,并且发表一下意见,但他们讲的都是野史,非常野!
比如蔡文姬在匈奴跟了几个男人,曹操睡了太后,关羽睡了貂蝉……一个个滔滔不绝,唾沫横飞,仿佛身临其境一般。
郑卫民可不敢让小孩子们听这些,经常把话头给岔了过去;次数多了,便在村里人那边赢得了一个“面皮嫩”的评价。
徐秀莲也经常过来听郑卫民给孩子们讲历史,在大队的小学里,这些都是副课,老师们并不上心。
一开始的时候,她也没上心,权当一个乐子——在大队里的娱乐很是有限,一年到头可能也没有一场电影看,消息的来源只有广播。
她又不像男人们可以去下象棋,缝纫上的活她也做不来,便过来听郑卫民白话。
刚听的时候还不觉得什么,但听着听着她就感到不一样了;郑卫民讲的很细致,他会有自己的演义成分在里面,要不小孩子们才不来听呢。
但郑卫民对一些大事件的发生时间记得特别清楚,比如公元184年发生了黄巾起义,189年董卓进京。
这两个时间点说出来的时候,其他的大人小孩根本就没在意,但徐秀莲专门回去翻了翻书,竟然还真对得上,这让她对郑卫民有些另眼相看了。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在人少的时候,徐秀莲难得开了一次口:“郑卫民,你和陈东来真不和好了?”
郑卫民笑了笑:“没必要了。”
徐秀莲看到夕阳的红光洒在郑卫民的身上,这个少年一脸的淡然,一副与世无争万般皆可的样子,好像……无欲无求了。
“你没想过回城么?”
“回城……那太遥远了,我还是要想想怎么才能顶到麦收吧。”
“我爸是支书,你们要是真的没粮食了,可以和大队借粮的;我爸一定给批准。”
郑卫民的眼里有了一些光:“那可真是太感谢了。”
“陈东来到这里好几年了,我总觉得那个人有点飘。”
郑卫民没有附和她,而是说道:“多接触接触,可能会有不一样的发现。”背后说人闲话,郑卫民不想做。
徐秀莲有些意外,要知道陈东来可是有机会就会诋毁郑卫民,但社员们并不傻,他们知道那俩人打过架,陈东来说郑卫民的坏话实在太正常了。
郑卫民竟然不趁机说陈东来的坏话,这让徐秀莲又高看了他一眼。
“你们的粮食还有多少?”徐秀莲觉得郑卫民的人品还可以,要是真的缺粮需要和队里借,她觉得可以帮郑卫民给老爹说句话。
“还能坚持!”郑卫民也知道粮食不多了,但毕竟还有;未雨绸缪要做,但大队支书也不是傻子,不可能在大家没断粮的时候就把粮食主动借出来。郑卫民都在考虑种土豆了。
“秀莲!”
郑卫民没想到在这里还能听到陈东来的声音,他和徐秀莲回头一看,那家伙正露着一口白牙冲徐秀莲笑呢。
“支书在家啊?”陈东来完全没有要和郑卫民搭话的意思,看样子还想把徐秀莲给喊走,让郑卫民没人说话。
“在呢。你找我爸有事?”
“有事儿!不是,是我家里有事儿,我找支书请个两三天的假。”
“那你去吧。”徐秀莲没有要挪窝的打算。
过了将近两个月陈东来才反应过来,他在徐志全那边的人情耗完了,他得赶紧再给续起来。
眼看就要到推荐工农兵学员的时候了,他得让徐支书向公社推荐他。
第一关是最关键的一关,要是连大队支书都不给推荐,那家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