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朱棣再次率军北上,准备好好教训一下上次亲征时没遇到的阿鲁台。
结果出兵两个月后,明军就听闻阿鲁台部已经被瓦剌打败了,部落溃散,朱棣便未出兵开战。
次月,鞑靼王子也先率领部落投降朱棣,被封为忠勇王,随后明军班师回朝,朱棣第四次亲征漠北不战而回。
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正月阿鲁台派兵骚扰明朝的大同和开平等地,朱棣见状调兵到BJ和宣府待命。
面对阿鲁台一次又一次的挑衅,朱棣忍无可忍,决定彻底铲除阿鲁台部,于是第五次亲征漠北开始了,随后阿鲁台再次施展逃跑战术,脚底抹油直接逃到了答兰纳木儿河,朱棣虽命全军急速追到答兰纳木儿河,但搜索了方圆三百里都不见阿鲁台部的踪影,此时明军粮食耗尽,朱棣只能下令班师,第五次亲征漠北也不战而终。
明朝历史上多灾多难,明太祖北征驱逐鞑虏,定鼎中原;明成祖北伐迁都北京,天子守国门,驱逐和防备的,无外乎漠北的蒙古。
元顺帝逃回漠北,北元一分为二:瓦剌和鞑靼。瓦剌和鞑靼之间,互相争雄。因三杨及明宣宗的关系,到了正统年间,瓦剌逐步强大起来,并且时不时就南下侵扰明朝疆域。尤其是瓦剌的实权派——太师也先,经常以朝贡为名,骗取明朝的各种赏赐。
因为明朝自诩为天朝上国,对于进贡的使者,无论贡品如何,总会礼尚往来,赏赐颇为丰厚,并且按人头派发,这种情况下,也先不断增加使者数目,最后竟然高达三千余人。
当时总览朝政的宦官王振对此颇为不满,下令减少赏赐,也先借此为名,挥师南下,直逼大同,威胁BJ。
皇帝朱祁镇时年二十来岁,祖母和一干老臣都已经离世,正是自己一展拳脚的大好时机,看到北方鞑子如此放肆,颇为恼恨,王振借此鼓动皇帝,建议他御驾亲征。
朝中大臣劝阻,皇帝不听,一来是效仿他的父亲——明宣宗曾在杨荣的建议下,御驾亲征,打败汉王;二来为了证明自己,何况大明朝国势鼎盛,区区蛮夷,怕他不成?
当时,朝廷的军队主力都在外地,仓促之间难以集结。于是皇帝从京师附近,临时拼凑二十万人,号称五十万大军,御驾亲征。为了说服自己的母亲孙太后,他把年仅两岁的皇子朱见深立为皇太子,并让异母弟郕王朱祁钰监国。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大军出征,谁知天公不作美,大雨连绵,大军到了大同附近,发现尸横遍野,加之后方粮草供应不及,军心动摇。
于是,皇帝有心撤军,王振为了顾及皇帝脸面,这个没有出征多久就悻悻然回师,太丢脸,他便建议绕道蔚州,同时,王振老家就在蔚州,要是皇帝跟自己回乡,岂不是比衣锦还乡还来得及吐气扬眉?
蔚州,距离大同非常近,而瓦剌大军逼近大同,可不是闹着玩的,群臣反对,觉得这样耽误时间,容易发生危险。
王振不听,而皇帝体恤王振,便给了他露脸的机会。大军准备开拔,前往蔚州。
不料王振心血来潮,担心大军过处,踩踏自己家的庄稼,而建议按照原路撤军。等到大军行至怀来附近,辎重反而没有赶上,于是,王振下令原地驻扎等候。
就在怀来城外的土木堡,瓦剌大军追上明军,将皇帝等人困在土木堡,水源被掐断,陷于死地,军心动荡。
于是,当也先假意议和的时候,明军上当,也先趁明军不备,发动总攻,一举歼灭之,皇帝朱祁镇被俘,王振被樊忠杀死,英国公张辅、兵部尚书邝埜等大臣战死,历史上称之为”土木堡之变“,或曰土木之变。
但是在这中间,明英宗即使不会打仗,不懂得领兵,但却敢亲率士兵和蒙古人作战,并且在兵败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