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诺贝尔文学奖是文学荣誉殿堂中的王座,全世界优秀的文学作品很多,所以十几年才有一位诗获得诺奖实属正常情况,但快三十年还没诗人就说明,瑞典诺贝尔文学委员会对诗歌类型是有轻视之意的。」
引起热议,观点大致分为两类。
正方是罗伯茨的观点认为诺奖的评审机构把诗歌的评价降到很低,这样做是不对的,不管国内外,谁上学没有背几首诗?
反方则认为,不是诺贝尔奖不关注诗歌题材,而是这个时代诗人不行,达不到诺奖要求。
互联网的水友们讨论了一两天,也就消停了,诺奖文学委员会装死——也不想想除了性丑闻时间诺奖官方会出面回复,其他再怎么爆冷,再怎么有争议,官方有说过一句话?
围观群众的议论停止了,但文学圈自己却没有停止。文学批评家拉帕姆发表了言论,
「诗歌可以让一座城市永恒,为什么会认为诗人失去了灵气,失去了写诗的能力?因为大多数信息不需要大脑处理就可以获得感官快感,不再有时间去思考蕴藏在诗歌中的美学与智慧。焦虑的社会氛围也无法令人在每天工作之余停下步伐。就更无法放纵灵魂,享受精神在诗歌荡漾的片刻安宁和自由,所以诗歌不是失去了土壤,而是诗歌正处于荒芜。荒芜之地也能长出
拉帕姆的言论是回复讨论中现代没有好诗人的说法,他评价出了[诗坛荒芜的一代]共五人,包括了淮南在内。除了淮南之外,其余四人的平均年龄五十岁以上,并且都是全球著名的作家、诗人。
[不能把淮南单纯地看作一个简单的个体。他人生经历应该非常复杂,并且是写诗歌的几年发生的变故,「淮南」至少可以作为四位诗人进行研究,他就像在荒芜土地上长出的花园,有红色的蔷薇,有对抗风暴的橄榄树,有茂密的藤蔓。....]
对淮南的评价极高,瞅瞅其他四位的评价。获得过耶路撒冷文学奖和都柏林文学奖的加葛,拉帕姆评价是「荒芜之地的坎皮恩」,坎皮恩是生长在直布罗陀的悬崖峭壁的花朵,说得清楚一些,其他四位都是某某花朵,或者是树,但只有淮南一个人就是花园。
这差距一下子就来了。
多数人对文学批评家有误解,认为他们这群人就是吃饱了没事干,挖空心思批评文学作品的存在。杰出的文学批评家广义来说能够一定程度地推动文学进步,狭义来说能促使作者进步。
这里说的文学批评家是真正知识广博的人群,和那些喜欢炒作的虫豸不同,如果有小伙伴想更直观地知道文学批评家的利害,瞧一瞧金圣叹的点评集就成。
拉帕姆是美利坚文学艺术学会第四任主席,擅长写传记曾经帮某总统候选人写传记,给予了极大助力。后来认为自己的传记会影响大众的判断,对外宣布再也不写名人传记。同时帕拉姆的三部文学批评作品,直接影响了意识流的发展,说了这么多只是想说明,帕拉姆的言论在欧美文化圈非常具有影响力,「荒芜的一代」用不了多久就会成为各大文学杂志的常用短语,类似「垮掉的一代」、「愤怒青年」等文学类型的归纳,并且看帕拉姆的言论,淮南还是荒芜之首。
也是无意间,拉帕姆引发了关于淮南的研究。
楚枳知道这件事已经是一个半月后,因为实际上拉帕姆的评价内行人关注得多,世界范围的社交平台都没有掀起全面性的讨论,甚至于「荒芜一代」在互联网的提及频率还远不如某位YouTube网红去世的消息。
他之所以知晓是来自于小野彰熊的邮件,邮件内容是爱沙尼亚、波兰、立陶宛等几个国家的中等教育教
材,想要从《科吉托先生诗集》选出一段登上去。
即便是马甲名号越来越响亮,也不应该三四个国家同时想到这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