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无比熟悉的世界(10)(2 / 3)

的人们胆寒,“及在际会,每乏温润之『色』,杖正持重,不循权宜之计,是以群下不甚附之。”他不再那样与群臣推心置腹,脸上更是少和悦之『色』,而这种现象的极致表现,则是杀蔡邕。

这位汉末有名的儒士曾受董卓礼遇,故而在其死后叹息。王允听说后,就不顾几乎所有人的反对,坚决的将之诛杀,这样造成的结果,是所有董卓系的官员将领都感到惧怕——既然连与董卓关系并不亲密的蔡邕也不能被赦免,那么所有人大约都是不会被赦免的。假如王允真的能够坚持这种立场,坚定的与一切和董卓有关人和事保持距离,并借此夺得地方豪强的好感,也并非不能开创一场新的局面。然而,问题正在于此,王允一度想要赦免凉州系的将领,当他在这个问题上第二次摇摆不定的时候,汉廷最后的控制力消失了。

对于三国时代的人们来说,王允的表现是再正常不过的了。但对于早已经熟悉了家族争权夺利,特别是这段历史的黄宣而言,他却从中看到一些王允的特点来:

王允之所以成为司徒,是有着许多的因缘巧合在其中做用的,就像是一次化合反应,他是唯一可以加进去的碱『液』,所以他控制了所有的酸。这种来自于血统的胜利,让王允的『性』格中始终带着怀疑的影子,他不断的尝试与不同的人的合作,同时,他也尝试着控制这一切,就像是与吕布的合作一样。

故而,他一定会来看看黄宣,以确定自己是否真的挑选对了合作者。

此时需要做的就是,大声的回答“没问题。”然后将所有的问题抛给他。

黄宣似笑非笑的看着王允,道:“司徒大人是否考虑好了董卓死后,该如何做呢?”

王允显然没有预料到黄宣的问题,他原本是准备与之讨论如何杀死董卓。而成功之后的分配,是官员们的事情。他咳嗽了两声,掩饰着自己的讶然,道:“当还以马日蝉为太尉,令袁绍为将军,统关东兵压制凉州将领……”

黄宣摆摆手,坐在王允对面,道:“难道司徒大人只是想到这小小的长安一地?”

王允脸现不悦,道:“这里是大汉中枢……”

“但只管得了长安。”黄宣叹了口气,状似语重心长的道:“难道子师真的不想做我大汉中兴之臣?”

王允目视黄宣,这个年纪只有他三分之一的后辈挺胸与之对视。良久,他才道:“地方权柄日重,而中央权利日衰……。”他说到一半,却不再说下去,只道:“赈灾可有妙计?”

黄宣笑而不语,他不耐久坐,将正坐改成跌坐,也就是盘腿坐在地上,道:“吾先问司徒大人几个问题,若是大人腹中已有计较,就当赈灾妄言。”他砸砸嘴巴,起的这个表字倒是很有寓意,只是难念了一些。

“吾洗耳恭听。”王允也不敢轻视黄宣,有汉一代,青年才俊辈出,他也正是在差不多年纪受人赏识,步入官场。

“请问大人,董卓死后,李傕、郭汜、樊稠、李蒙四人该当如何处置?”

“卓之跋扈,皆此四人助之;虽大赦天下,独不赦此四人。”王允自然是早就想清楚的,而以史实,他也是确实这样做了。

黄宣微微一笑,道:“凉州兵是董卓嫡系,势力最雄,请问大人,若是不赦此四人,凉州兵反,谁人可敌?”吕布在凉州军中并无根基,董氏嫡系,从来就没有入过他的手掌。

王允迅速答道:“以袁绍之关东兵镇之,赦免军士之罪,削夺四人兵权,徐徐散之。”这正是他的最终计划,解散关东兵。

黄宣呵呵一笑,这的确是王允的正确答案了,但事实却是错误的,他轻声道:“凉州兵与关东兵最是不睦,军士最恐袁绍,如何肯信?四人不得赦,如何肯交出兵权?若此,凉州兵何日可散?”

王允的脸『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