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真正的敌人!(2 / 10)

下,必定会离开主导地位。

那些新药的开发,新技术的研究,现代医学的作用只会越来越大。

尹翠兰今天来,并非主要是接父亲的。

而是正好配合欣科医药公司进行一次课题,尹翠兰博士是在海外读的,当时她的导师经常带她参加医药公司的研究和发布工作。

所以,这一次欣科医药公司的邀请,她也来参加了。

毕竟单靠学校和国家的经费,一个医生是很难做出成果的,只有依靠资本,靠资本的推动,实验才会更加容易。

尹翠兰原本很高的姿态来到了这里。

就如同省里面的大夫到了县里面一样,高高在上。

但是……

却被一个小中医给说的哑口无声。

这让尹翠兰十分窝火。

被父亲拉着离开医院以后,依然有些不顺心。

而此时……

伴随两人的离开,办公室依然没有人说话。

大家都在沉默思考陈南的那几个问题。

而张学海看着陈南,若有所思。

见过陈南两次,每一次,对方总能给张学海带来新的惊喜。

他对于中医的理解,十分独特。

这一切是建立在对中医基础之上的。

高屋建瓴的前提,是要有很扎实的基础。

而显然,这个小博士,有点班门弄斧了。

两人根本不是在一个层次上对话。

想赢,根本不可能!

一时间,张学海对于陈南越发感兴趣了。

甚至,他已经开始琢磨一个问题了……

要不要邀请陈南来学校任职呢?

当然,这个任职绝对不是全职,而是一个外聘教授、讲座讲授的待遇。

刚才陈南所说的,其实是一个敏感的问题。

中医,和西医,现在虽然看起来走在两条截然不同的路上。

虽然看起来,国家依然在鼓励中医,在希望中医发展。

但是!

中医发展的前提,绝对不是靠鼓励就能起来的。

中医,是一门学科,或者说是一门科学,一门有价值有能力,也能发扬光大的学科!

但是,中医的短板就在于培养上面。

张家为什么当时是第一个站出来要配合国家发展中医药事业,建立中医学堂的?

因为张家是有一条祖训的:

“精益求精,传承致远”

张家几百年来,一直是晋省几个这中医世家里面最活跃的。

他们早年开设门诊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广收学徒了。

张家老祖宗,1942年的时候,死在了美国纽约。

那个时候出国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是张慕贤老爷子为了传播中医针灸,带着28个后辈、弟子、学徒去美国开设中医馆,发展针灸……

当时在纽约唐人街留下了一个小外号,叫做张华佗。

说的便是张慕贤的功劳!

死在了一个黑枪下。

但是!

这没有泯灭张家的火,反而加速了。

1951年,张家响应国家号召,自己卖掉祖宅和产业,捐掉祖传配方,配合国家修建了晋省第一个中医学校。

当时,叫做中医学堂。

后来学堂发展,并入了医学院里,独立成了中医学校,再后来是中医学院,在1980年的时候,和政府联合购置土地,从医学院分离出来,成了晋省第一所中医药大学,取名为晋省中医学院,到了2016年的时候,才正式更名为晋省中医药大学。

这些年来,张家一直在做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