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9.春风不语……(5 / 7)

四面墙外的观众,和夫妻俩知道。

其他人不知道。

许鑫把自己带入到了审判长王公道和老谷身上。

老谷只是履行了自己的本职工作而已。

夫妻来离婚,先调解,劝和。结果李雪莲自己一口一个感情不和……见劝不动,那就履行义务,办理了离婚手续。

结果过了一段时间,人家过来找,说自己有问题。当初她和丈夫是假离婚,自己的判罚失误……

这不神经病么?

这故事出问题的地方也就在这。

当然了,随着剧本的发展,他其实也看得出来……虽然不清楚里的内容,但剧本里,刘振云其实是想要批判一些东西,讽刺一些不可名状的一刀切一类的事情。

可……这同样也是许鑫最难受的地方。

这片子首先肯定不是个商业片。

这点倒是百分百肯定的。

可问题是……为啥这些老前辈,把所谓的“艺术片”上面都喜欢扣上批判的帽子?

好像必须得批判点啥,这片子的艺术性上才能升华一样。

这点在许鑫看来,完全是为赋新词强说愁。

有点不伦不类,落了下乘。

刻意引导的味儿太重了些。

所以,这片子在他看来有些割裂。

故事性很好,可问题是……这片子表面上看上去,像是为妇女发声,但实际上走的还是讽刺的路线。

这就很做作了。

夹带私货的味道太明显。

先不提审核尺度能不能过,这剧本里,刘振云透露的那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觉,他就不喜欢。

剧本里,李雪莲用强盗逻辑裹挟着所有人往前走,蛮不讲理。

内核里,剧本同样有着很浓郁的第五代风格,尤其是在这个审核尺度逐渐收紧的年代,还喜欢用一种官员依靠刁民来自我反思的桥段……看的许鑫真叫一个蛋疼。

剧本明明不差,但这故事性……

“呼……”

他放下了剧本,想了想,直接来到了电脑前。

&nRd文档后,开始敲键盘:

“冯导,剧本我已经看完了。说一下我自己的观点,您参考。

首先我觉得这是个很棒的故事……”

……

中午12点半。

准时开饭。

杨蜜尝了一下羊肉汤的汤头后,露出了满意的神色。

“妈,下面吧。我喊他去。”

她一路来到了老公的工作室里,发现茶桌上没人。

往电脑那屋一瞅,就见老公噼里啪啦的正打字呢。

于是放慢了脚步走了过去。

没吭声,想看看他在写啥……

事不在小,以小见大。这点刘老师的立意是好的。但问题是李雪莲这件“小事”中被赋予了一种原罪。人设有种让观众无法理解的先天缺陷。

她的执拗始终展开于自我视角之中,而这种视角下的剧本节奏,显得过于拖沓了。以及一个拥有正常三观的人可能都无法产生共情。

虽然剧本里,刘老师留了一个很巧妙的天平,李雪莲作为一个法盲,她认知中,法律就是“道理”。道理不对,法律就不对。但同样的,剧本里也在探讨“道理”与“公理”。

可同样的他也掺杂了一些价值观的输出。关乎于女性尊严与更加感性的感情问题。

我觉得命题太多了。可以适当删减或者做一下摘取。

要么就以一人视角,探讨法律与道理。要么就体现女性群体的尊严与平等。

两者全都糅杂在一起,会显得并不讨好……既要又要的感觉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