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的话,一旦观众有意见的话,到时候没法收场。
「再后来到了1932年,张宗昌在京城给他母亲做寿,又出了这么一回事儿。」
「什么事儿啊?」
「也是请了好些艺人来唱戏,张宗昌问老太太,娘啊,您想听熟么啊?」
萧飞说着说着,还学起了山东倒口。
「听什么啊?」
「老太太说,我就想听梆子。」
「哦!喜欢听梆子。」
「她好听山东梆子,可京城上哪找去啊?赶巧了,有一个唱河南梆子的戏班在京城演出,把演员都给找来了,一开唱,老太太翻车了。」
「听出不对了。」
「唱的什么乱七八糟的啊!怎么一点山东味儿都没有呢?」
「对啊!人家是河南梆子。」
「把他们唱戏的花褂子都拔下来,把人都轰出去吧!」
「嗬!这老太太还财迷。」
「行头都留下了,演员们是沦落街头,其中有一位唱花脸的演员,叫八里瓮,唱起来粗矿有力,让你听完之后一身汗,跟蒸桑拿似的。」
「至于嘛?」
「您比方说,包公见国太有几句唱,唱出来好听。」
「您给学学!」
「我唱两句啊!满朝满将排呀排起队,金瓜钺斧耀光辉,来是来为的那陈世美,这一回不同那一会,下陈州我铡过四国舅,回朝来又铡赵王妃,见国太我使一个那骆驼跪哎……」
「好……」
观众们也是服了,以前就觉得萧飞会的已经够多了,没想到居然还有他们没见识过的,比如这河南梆子,听过的怕是都没几个,结果萧飞居然也会。
这会儿萧飞就是站在台上唱一段意大利歌剧,他们也不会觉得新鲜。
「听完这个唱,就跟下地刚干完活似的。」
「就这么豪放。」
「结果这位演员也困在京城了,这位八里瓮老先生怎么办呢?得吃饭啊!」
「是啊!」
「找个地方住下来,想起来自己有点儿手艺。」
「什么手艺?」
「在家里的时候,会包烧麦。」
「哦!」
「两个字怎么写呢,烧火的烧,麦子的麦,但据说最早不是这么写的,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
「什么故事呢?」
「相传,最早是有这么一个点心铺,雇了一个小伙计,但给不起工钱,掌柜的就跟小伙计说,你干脆也做点儿什么东西,放在店里捎带着卖,就顶工钱了,所以最早是捎带的捎,现在山西、内蒙等地,买卖家挂出来的牌子,还是这么些,列位,要不怎么说听相声长知识呢!」
「知道的还真多。」
「八里瓮老先生想得了,买来蒸笼,支上锅,老先生在旁边站着,拧着眉,瞪着眼,唱花脸唱惯了,到哪都使着相,可您想啊,他这模样谁敢上前凑啊!」
「对啊!」
「老先生还纳闷呢,咋回事啊,咋没有人吃我的烧麦咧?正纳闷呢,由打对过走出来一个小姑娘,孩子看着他也纳闷,早先没这么一个人啊,街上又添新摆设
了?老先生看见这孩子,他乐了,对门出来的这是街坊啊,她要是卖几个,回去说好吃,大家伙不就全都来买了吗?一高兴他就唱上了,拿着河南梆子的腔儿,套着烧麦的词。」
「怎么唱的呢?」
「新出的烧麦笑微微,刚买的笼屉耀光辉,牛肉大葱味道美,你要不信就尝一回,小姑娘近前来,这价不贵……再看着孩子。」
「怎么样?」
「啊……」
「吓哭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