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你这是要造反啊?(1 / 3)

德芸大师兄 慎思量 3586 字 2022-09-16

台下再怎么别扭,可是到了台上,郭德强和于慊就像是换了一个人,一场《洪洋洞》,连说带唱的,热闹非凡,观众的反应也非常好,掌声、笑声不断。

传统相声里,类似于这样的段子很多,比如《黄鹤楼》、《汾河湾》,还有《捉放曹》,都是一个假行家,一个真戏迷,俩人在一起唱戏,结果假行家错漏百出,笑话不断。

不过《洪洋洞》这段相声里,主要的梁子不是唱戏,而是伦理哏,也因此被很多所谓的专业相声演员大肆批判,认为是三俗、糟粕。

都是扯他nn的蛋!

伦理哏本身就是相声里面一个非常重要的包袱形式,像《翻四辈》、《反七口》、《羊上树》、《树没叶》都是伦理哏相声的代表作。

而在上世纪相声改革的浪潮之下,伦理哏直接被盘删除,甚至比臭活更受诟病,因为有些所谓的专家觉得臭活毕竟还是可乐的,争议只在是否庸俗下流的问题上。

而伦理哏则从根本被否认,早年对相声的批判,相当一部分就针对“占大辈”这种表演方式,认为庸俗而无笑料,应该剔除这种手法。

可是像这种一刀切,显然是不合理的,认为伦理哏是庸俗更是无稽之谈,只能证明这些人,根本就不懂相声。

要知道,早年间,师父给徒弟开蒙,往往先教《翻四辈》、《反七口》这类伦理哏,因为这种基础的伦理哏,很考验演员的语言技巧、现场把握能力,是一种锻炼基本功的活。

事实也是如此,即使一样是叫爸爸,还是有人说了就可乐,有人说了就笨拙无味,所以,伦理哏是个难度很高的技术活。

相声本身就是一种立体表演形式,不能单纯的从字面上去理解。

叫声爸爸这有什么可乐的?

前后的铺垫,时机准确性的拿捏,演员的语言,表情神态等等许多细节,都会影响到这个包袱响或不响。

之所以现在的新相声里很少再使用这种手法,一是因为表演方式改变了,茶馆相声一度消失,在电视相声里,这种包袱的乐趣,没有视觉辅助,受到了局限而明显削弱,电视台又有更严格的审查和时间要求,也断绝了这种形式。

二是新一代的相声演员,因为表演方式逐渐都演变为录制节目,实时表演的能力自然也退化了,没有那种把握现场气氛的能力,就是让他们使伦理哏,也使不出效果来。

这种情况逐渐也造成老百姓的误会,认为伦理哏就是骗别人管自己叫爸爸,庸俗而愚蠢。

伦理哏其实是发掘人本能爱占便宜的心态,带有浓烈的市井文化色彩。

要知道,最可乐的包袱,往往都是挖掘卑微人性,而不是挖掘高尚情操,这也是歌颂型相声无论怎么使用技巧,也不可乐的原因之一。

郭德强和于清两人的相声技艺已经如火纯青,再加上配合默契,这一段《洪洋洞》使出来,也是妙趣横生,观众笑声不断。

雅间里的李主任也是听得如痴如醉,刚才开场的萧飞就给了他一个极大的惊喜,可是,现在听了郭德强这位德芸班主的相声,那真可以说,一山还有一山高。

萧飞的相声说的确实好,但是在舞台经验上和郭德强一比,显然还有不小的差

(本章未完,请翻页)

距,如果说萧飞是后起之秀,郭德强绝对称得起是相声行业里的中流砥柱了。

万万没想到,一个只能扎根于小剧场的相声班社,居然还藏龙卧虎,不单单是开场说单口的萧飞,还有郭于这对攒底的台柱子。

其他的几对组合说的也非常不错,至少和好些只能在电视台,对着一个孤零零的摄影机镜头念台词的所谓艺术家要强得多了。

“我来问你,你是谁的儿子?”

“我是我爸爸的儿子!”

于清一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