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一波又起(2 / 4)

国姓窃明 浙东匹夫 3891 字 5个月前

周延儒连忙补充:“陛下勿忧,此事也有成例可以借鉴——往年督师外放,节制数镇,便会加兵部尚书衔。如今,可先给沉廷扬加户部尚书衔。

然加衔不等于实授。可派人好生劝勉抚慰,告知他今年仇维祯致仕后,就让他直接接任南京户部尚书。”

崇祯想了想,这才点头:“行,那就先给沉廷扬加户部尚书衔,统筹督办东南数省漕粮、三饷、厘金等事务,为朝廷确保南方财源。”

明朝的南北两京六部尚书,理论上享受的级别待遇都是一样的,只是实权上有天差地别。所以加尚书衔后,将来也是可以去南京接任的,这并没有冲突。

崇祯和周延儒也是考虑到沉廷扬升官一样太快了,去年才当上南京的侍郎,这才刚刚一年马上就尚书,后面赏无可赏。再等仇维祯自然退休,拖个半年也好。

搞定沉廷扬后,剩下就是郑成功了。

郑成功容易办些,毕竟原本只是六品的海道提举、南京户部某司的主事级别。

周延儒核算后,认为按照陈例,把击毙鞑子一名参领、击退孔有德的军功算到他头上,应当升任地方知府。

而周延儒之前是收了沉树人、郑成功大笔金银的,还拿了沉家的“特许经营权”许诺,所以当然知道要在沉树人的辖区内,给郑成功找个府。

好在沉树人辖区内的知府出缺、或是需要换人的情况,本就不少,周延儒很轻松就找到了两个选项,供皇帝直接定夺——

其实,周延儒哪怕想只给一个选项、直接报答桉,也不是做不到。但他会做人,希望皇帝更有掌控感,才给了两个。

“陛下,湖广襄阳府,自去年张献忠偷袭、杀襄王贵王及当地官员,此后知府一直出缺,均由同知等官员协助抚台、佥都御史理政,臣以为,可将郑成功调任为襄阳知府。

另郑成功出任漕运提举前,原职为湖广盐法道缉查、负责湖广与江西、南直往来商税厘金征收,曾查获江西通匪豪绅桉,九江知府周璜因此削职。

如果陛下觉得郑成功过于年轻,襄阳军机重地、接近闯贼张逆,不宜交给如此年少之人,将其改任九江也是可以的。

不过,据臣所知,九江知府前几日其实吏部已经核定了一个人选了,名叫史惇,原为户部山东司郎中,在任上也以刚正不阿、严明钱粮账目着称。”

崇祯一挥手,觉得自己很有掌控感:“就让郑成功去九江好了!史惇的任命还没下发吧?把他改为襄阳知府!”

反正崇祯觉得,只要下面报上来的事情,他在名单范围内调整一下顺序,总不会有错,还能防止下面的人收受好处营私舞弊。

搞定了最重要的两个升迁后,崇祯才稍微过问起其他功劳稍微小一点的相关人员,该赏的也赏,该升的就升。

反正如今大败之后,偶有一场小胜,总要竭尽所能鼓吹来鼓舞人心士气才好。

而沉家人显然提前功课布局做得不错,稍稍一调查,就能发现好几个沉家一脉的官员,在之前帮助沉廷扬“筹办”护漕军的过程中,都有所立功——

比如沉家那五千“家丁”,明面上一部分是从黄州军抽调来的,而黄州知府张煌言对于这支部队的早期操练、供给,当然是有功劳的。如此周边牵涉的还有好几个。

崇祯听到后来,倒是微微有些警觉狐疑,忽然问道:“这事儿上,新任皖抚沉树人,可有功劳?”

崇祯问这话时,语气已经微微有些阴冷,显然也是产生了点不好的联想,唯恐沉家在南方盘根错节搞事情。

然而周延儒查询之后,却很直白地告诉他:

“回陛下,沉树人并无直接功劳,似乎他接任皖抚之后,另有公务繁杂,不及襄助其父。不过,沉廷扬与沉树人本为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