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两种解法(3 / 4)

果,最大限度地提升了这个计划的成功率。

当然,往外闯的时候还是需要一定的武力值和统帅力的。

而樊存莽出来的这种解法,其实也是一种可能性。

这跟古往今来的一些标志性“夜间劫营”事件差不多。

“营啸”、“监啸”这种事情,在古代其实是很常见的。所以不论是在军营中还是在监狱中,都会有各种各样的规定,来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

比如,不可大声喧哗、不可随意走动,这都是为了避免营啸或监啸的发生。

至于这种现象的原理,其实很简单。

军营和监狱,都是肃杀之地,里面规矩众多,而且一旦犯错就要承担极其严重的后果。大部分兵卒都是提心吊胆地过日子,生怕一不小心触犯哪条军令就被斩了。

而且,军营的生活十分艰苦,吃的很差,睡得也很差,时间久了就是身体和精神的双重疲劳。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精神压力会在很长时间都保持在极为紧绷的状态。

如果是一些名将,当然会有防止营啸的办法,他们或是与士兵同吃同住、让士兵的士气高昂,要么是令行禁止,让士兵们具备极强的纪律性和使命感。

这都是确保军队战斗力的一种方式。

但马安邦显然不是什么名将。

他不仅没有这样的手段,反而还会让手下士兵的精神状态变得更加糟糕。

马安邦本身就是出身于草莽,甚至说是匪人也不为过,手下的兵员中,有流民也有土匪,素质本就参差不齐;而且,马安邦内外勾结害了耿大帅,一方面让他的整个势力都天然地带上了一种“不义”的属性,另一方面,吸纳义军的过程中必然也会加剧内部矛盾。

长久以来,马安邦这种人,为了维持军队的纪律肯定是通过一些高压甚至可以说是残酷的政策,士兵们不仅精神状态极不健康,甚至彼此之间有可能都是互相仇视的。

而在这种情况下,一次劫营,极有可能变成诱发营啸的契机。

樊存之前也试过硬闯营寨,但都没有诱发营啸。这是因为营寨中也是安排了岗哨的,一旦提前发现了樊存等人,那么岗哨的士兵就会发出预警,其他的士兵即使从睡梦中警醒,紧绷的弦也不见得就会断掉。

后来,樊存通过“人衔枚、马裹蹄”的方式混入军营中,突然发动突袭,这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由于此时北方已经全部被金人占据,所以马安邦的这些士兵们,对于“被劫营”这种事情是完全没有任何预期的。

敌军突然出现在身边,一边打翻火盆一边大喊“齐军十万大军到了”,会造成许多复杂的结果。

马安邦的士兵在梦中惊醒,平时紧绷的弦瞬间绷断,精神必然处于失常状态。

而且,还会有许多其他条件,加重他们的这种精神失常状态。

比如,古代士兵由于营养不好,普遍患有夜盲症,而夜晚的军营能见度其实很低,这些士兵也根本分不清哪些是友军、哪些是敌人。

于是在这种歇斯底里的情绪传染下,他们会被吓得大喊大叫,在惊恐中对身边的人抽刀相向,而很多人为了自保,也会开始无差别的攻击身边的人。

更何况,这其中也不见得全都是完全疯狂的士兵,他们或许也掺杂着其他的私心。

比如,某个基层士兵常年遭受军官的打骂,或者与其他的士兵平日里就有仇怨,所以正好借此机会挟私报复。

在很多营啸事件中,平时欺负士兵的军官往往都成为被集火的目标。

而在马安邦的军营中,本来就有很多想要归附齐朝、对金人统治十分不满的人,他们也会趁此机会对看不惯的人抽刀相向,有仇报仇、有怨报怨。

于是种种因素结合起来,虞稼轩带着五十骑秀了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