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离开清源山,跑到五国那边去。”
众学生愕然:“先生是说这李明月要跑?”
老儒生笑着摇了摇头,道:“我只是说可以这么做,并没有说李明月会这么做。”
众学生顿时一脸佩服,先生就是先生,学问就是大。
一名学生问道:“先生,那我们现在怎么办?清源山出了这样的事情,恐怕没时间招待我们了。”
老儒生说道:“无妨,我们又不是来添麻烦的,只是来看看清源山的景色,感受仙人所居之地的气象。”
一名学生不解道:“先生之前不是说要来清源山取一件东西吗?”
老儒生叹息一声,幽幽道:“现在看来,是取不走了。也罢,物件再好,终是死的,只有物尽其用,才有价值。”
众学生又是一脸佩服。
山门之前,太清门杨枢听到李明月的回答,眉头微皱,不过也没有多说什么,而是在四周找了一个位置,就这么原地坐下,看架势,是要在这里等上三天。
这时候,前来看戏的人们都已经走得差不多了,就只剩下那老儒生和他的一帮学生。
老儒生也找了个地方坐下,应该是已经缓过气来,显得有些神采奕奕的。
众学生看到老儒生这幅神情,顿时各自落座,等待先生开讲。
对于这群人的举动,杨枢只是看了一眼,便闭上双眼,静心等待。
老儒生看了杨枢一眼,又看了三清寺一眼,最后目光放在那些学生身上,开口问道:“你们谁知道我等为何读书?”
很快就有学生举手道:“明事理,知是非。”
老儒生笑着点了点头,继续问道:“还有呢?”
这名学生思索了一会,摇了摇头,老儒生便将目光看向其他学生,大多数学生都在思索,之后陆续有人起身回答。
不论是何种答案,老儒生都只是笑着点头,没有说不对,也没有说对,等没有学生回答之后,老儒生才捋了捋胡须,笑着道:“你们知道别人为何都说读书人有书生气吗?”
所有人都摇头。
老儒生笑着道:“你们先前所说,都没有错,明事理,知是非,只是书中道理。至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样的,只是书中的思想,是所有读书人的美好愿景。读书其实只是养气,有人说是浩然气,有人说是书生气……”
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接着道:“浩然气也好,书生气也罢,正因为这口气,我儒家弟子,可以直面敌人刀兵而面不改色,可以国难当头毅然赴死,所以读书真正的用意,便是养这口气。当然,也有人没有理会这口气,所以仗着在书上学了点东西,扰乱朝政,祸国殃民,这样的人,不能算是真正的读书人,因为他们没有这口气,或者说他们的这口气岔了。”
众人认真聆听,用心记下。
老儒生接着道:“当然,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所以有些人虽然没有读过书,却一样有这口气,所以他们虽不是读书人,却胜过读书人,也是此理。要了解世界,就得走,就得看,因为书中的真理不变,世界却时时在变,只有踏遍山河,看尽人间疾苦,体会诸般不平,才能理顺我们心中那口气。修行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正所谓‘若离人世苦,难悟人间道。若离出世喜,难得解脱道。’”
这一刻,闭目等待的杨枢突然睁开双眼,眼中有种奇异的光芒,但很快又闭上双眼,那种奇异的光芒也随之消失。
三清寺中,李明月恍然大悟,灵脉中那口气突然顺畅不少,而那柄浩然剑就像是跟他的身体产生了共鸣一般,散发着莹莹光辉。
苏清风只是神情微顿,很快便恢复如止水,继续她的修行。
三清寺外,老儒生说完之后,突然发出一声悠长的叹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