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与刘仁轨的商议(3 / 4)

耕耘贞观 倚夜听雨 142 字 2022-08-06

刘仁轨听到这话,倒放下几分心思,原本还以为燕王找自己是打算收服自己,让自己给燕王训练私军呢。

没有想到不过只是想结合农业学府,渤海水师,以及天津港口,共同建立一个一支渤海水师的预备役,这样的话,刘仁轨觉得自己要考虑考虑了。

而李泰,倒也没有催促刘仁轨,而是自己慢悠悠的喝着茶。

对李泰来说,因为自己需要修建沿海的造船厂,所以需要一些已经有着较为成熟体系的海上船只进行学习与维修。

毕竟不论是技术人员的工作经验,还是造船厂的材料堆积,这些都少不了用时间去堆。

现在的李泰对船只建设也没什么太大建议,毕竟别说古代的船,就算现代的船,自己也不是很懂。

毕竟华夏各种军舰甚至航母亮相时,自己看照片总感觉这些放出来的是渔船。

与之相反,而外国的各种驱逐舰服役,自己看图感觉对方放出来的是庞然大物。

李泰清楚船业算古代社会最是具有技术最是依靠集体力量的产业。

自己当初的捕鱼计划的布局,几年下来让渤海附近零星的出现了造船厂与渔民。

但因为过度分散,现在都还在野蛮生长的阶段,更别说想要出现什么船业巨头了。

而当初自己来到幽州连粮食问题都没解决,自然不会贸然向捕鱼计划着手。

但现在,因为天津附近的农田已经开垦出来耕种上小麦,天津城更成为朝廷指定与外界沟通交易的城市,那幽州这段航运必然会越来越忙碌。

而自己则在这个时候开始出面,整合渤海沿途的航运资源。

实际上不仅是幽州,像蓟州,以及沧州海边的海员与工匠,自己都准备有意识的整合。

只不过,这种东西的整合不是说你单纯砸钱就行了的,更重要得是要有项目,以一个能够集合这些航海资源后能够源源不断产生利益的项目,这就很关键了。

而随着军舰退役后,军用转民用,那么未来这些退役军舰的维护修理,总归不能全部指望船只上面的船员自己维修吧,肯定需要合格船坞来处理这些事。

现在因为大唐海军都还是刚建立,当初老船虽然也有一部分淘汰给了海边的老兵。

但那些船只不适合远洋航行,也就在近海捕鱼而已,至于适合远洋航行的船只,海军绝大多数都还用着,根本就没到要淘汰的时候,所以这问题还没显露出来。

但到了以后,随着海军船支军转民政策的执行,到时候怎么维护这些船支绝对是大问题。

这样的情况下,那自己建立的船坞,也就有有做大做强,甚至能自己建船的可能。

所以,自己需要合情合理的弄到一支舰队,不需要多,每一种样式有一种就够了。

自己只是需要吃透现在官方的各种船支技术而已,甚至工程也只是以修修补补为主。

自己如果直接派人向李德謇要,那说不定就会有哪个不长眼的御史知道这件事情后参自己一本,所以自己不能直接去向李德謇要,还是得让刘仁轨去。

毕竟李德謇一直以来都在吸纳宝贵的幽州学子,就算自己这个农业学府模式的创始人,基本上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仿佛丝毫没有在意的样子。

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需要借助这个机会,让刘仁轨借助这机会,从李德基手中扣一批训练舰过来,这样自己修理维护起来也就师出有名了!

而这第一步走出去,那自己以后整合渤海沿岸船坞制造体系,自然而然变得轻松起来。

刘仁轨沉思片刻,多多少少在权衡利弊。

毕竟说到底刘仁轨不算是李泰的人,他应该算是大唐的人,所以他知道轻重。

刘仁轨看着李泰道,“燕王,您就不派人一起进来跟着舰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