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薛大鼎却是拜服道,“燕王所言甚是!”
李泰看了一眼薛大鼎,却是继续的解释道:
“其次便是修缮这三者的道路,还是为了把这三地作为整个沧州发展的核心。
将来一处负责粮食,一处负责棉花,一处负责海盐,也好进行下一步的安排。
最后沧州当地百姓没经历过高陵模式,直接让他们用高陵模式,磨合起来是个大问题。
我们需要让他们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而修路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磨合手段。
这点算是我在幽州修路得的一点收获,百姓们实际上并不愚昧。
只要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做好了有什么样的奖励,做不好怎么惩罚。
他们一般都能把事情做得很好,在获得直接利益之后,他们就会快速学会新的徭役模式。
同时这也是个挑选过程,有一部分百姓挑选出来作为将来修建水利设施的储备力量,另外一部分百姓挑选出来作为开垦农田的主力,为以后的工程做好准备。
到了第二年,徭役们发现徭役有钱赚,那他们干起活来会更加的努力。
同时那些开垦出田地的百姓,因为需要水渠灌既小麦,也会主动的参与到水利修建中。
到时候,我们再新修水利,那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说实话,所有活都没那么好干,且不说干活过程中需要遇到多大麻烦,单是前期准备工作那就相当令人头疼。
不过还好这是在古代,基本上不需要考虑人权,不说给钱只要付得起粮食,当地百姓就愿意在农闲时候去帮忙,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下降了成本。
“原来如此!”薛大鼎听到了李泰的话,倒是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色。
原本李泰说的很多事情,虽然有了方向,但不知道怎么样操作,这就是薛大鼎的难处。
但现在李泰把这过程拆解开来,薛大鼎顿时就明白,自己接下来应该要怎么做了。
作为从官奴一路奋斗刺史的人物,对薛大鼎来说,他从来不缺少执行层面上的动力,他自身的能力也足够强暴,只要把问题能下降到州县一级,那对薛大鼎来说,基本没有问题。
而此刻的李泰则是把原本第一步发展沧州的整个战略,一步一步的拆解成发展沧州城、南皮城和无棣城三城,而不是很虚的纸上谈兵。
这对薛大鼎说,基本上就能够接手过来,然后全权负责了。
而李泰有了薛大鼎的保证,倒也松了一口气。
因为自己需要这么做也是有原因的,第一点就是耕牛不够用。
毕竟草种计划才刚开始起步,哪怕王玄策在资源上向耕牛倾斜,但也不是马上就能让耕牛爆种生产的,这必然会是一个漫长过程,而这个过程也必然会让幽州世家痛并快乐着。
同时,李泰对天津城的开垦,也才刚开始。
今年自己肯定是要把天津城周边的土地全部都开垦出来,也就只有这样,到了明年自己才有余力去支援沧州。
所以,自己给了薛大鼎这么一个计划,就是需要把沧州对耕牛的需求,对徭役的需求稍稍压一压。
虽然自己也知道这是压不住的,但对李泰来说,一年就足够把天津城的根基打好了。
毕竟只要天津附近的土地全面开垦,那到了第二年自己腾出手能干的活就多了。
接下来,李泰、薛大鼎、以及李淳风开始共同的商议细节。
而在这时候,薛大鼎与李淳风两人却有了相当奇妙的配合,或者说是某一种化学反应。
薛大鼎从基层赶过来,对继承应该怎么样去执行命令自然得心应手。
而李淳风却是喜欢计算,他喜欢用数据说话,只要薛大鼎提出了应该如何执行。
那么李淳风便是直接用数据把这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