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 资源重商主义(2)(4 / 6)

切问题、科技创新可以开发出新资源以替代枯竭的资源。

但在杨铸看来,这话不能说没道理,但在诸如可控核聚变、全基因替换模型等核心技术短时间不太可能有突破性进展的这几十年里,盲目地把科技当成救世主,无疑是一种极为幼稚的想法。

原因很简单——在盲信之前,你先理清资源与科技的辩证关系再说。

要知道,能量守恒定律是个连小学生都清楚的基础定律——科技固然可以拓展资源的版图,但既有的资源量是恒定的,人类可以利用的资源看似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增多并带来了大量的财富,但实质上只不过是利用科技带来了可利用资源的增量而已。

而那些声称科技可以解决一切资源问题、声称资源可以无限再生、循环利用的人,其实是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热力学第二定律所描述的熵增原理——熵是自然界有序度的度量,反映了可利用的资源水平,熵增效应不可打破,就意味着不可能让一切资源再生,因为熵回不到原来的状态,或者说回到原来的状态要额外消耗能量。

别的不说,后世华夏曾经引起全球轰动的“人造淀粉”技术,为什么即便在技术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后,依旧还是停留在实验室里?

很简单,制造一克人造淀粉所需要的能量,远远超过这一克人造淀粉本身所能提供的能量,而且不管技术怎么改进,中间巨大的能量损耗永远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那么问题来了,除非是遇到特殊情况,又或是可控核聚变技术成熟,能够提供用之不竭的能量,否则单从现有的资源调控角度来说,谁会浪费那么多能量去大量生产当下其实并不稀缺的淀粉?

同理,虽然杨铸无比仰慕袁老这位无双国士,但不可否认的是,他老人家培育出来的海水稻,也同样存在着类似问题,因而只能用于特殊情况下的应急之用

近年来,环保主义者鼓吹现代科技对于农业的积极作用,生物燃料的优越性,却忽视了生物燃料生产过程中造成的污染和对石油的依赖性。

要知道,生物燃料由粮食转化而来,在生产粮食的过程中,耕地、播种、施肥、收割、运输等,都要用到石油……

撇开中间产生的污染问题不谈,你猜猜为什么现代农业又被成为“石油农业”?

没有石油天然气等资源转化而来的现代化肥,你觉得全球普遍营养流失率超过40%的贫瘠土地上,能种出多少粮食?

没有那些以石油为原料制作而成的塑料薄膜、矿物油、现代农药,你觉得以现在的生态环境,那些作物又能从病虫害的手里,抢夺出多少为己所用的农产品?

在这个逻辑下,那些用粮食生产出来的生物燃料,又能有什么真正的环保可言?

真要是严格说起来,在现在的主流技术下,大肆推广生物燃料,反倒是一件“1+1+1=1”的超级傻事,杨铸之所以大力在漂亮国鼓吹那些概念,并且大力推广包括生物燃料在内的各种新能源项目,本质上就是在大幅加快欧美资源的熵增过程

………………

总之,在当前的情况下,科技不能成为资源的永动机,经济理论模型也不能成为资源永动机,国内企业人人追求的“商业模式”,就更加不可能成为资源的永动机了;

当下杨铸唯一能做的,就只有三点:

1、用半软半硬的手段,倒逼国内部分企业进行产业升级,从而走上“高附加值出口”的道路,以此延缓国内本就不富裕的资源消耗速度;

毕竟这个世界是一片丛林,你手里面的底牌越少,所处的态势就越被动——这一点不仅是体现在国家层面,也体现在企业层面,两者互为一体,谁也躲不脱。

因此,铸投商贸以及其体系内的万清漪、陆菲菲、李明和宋文轩,主要承担的就是这方面的工作——在这方面,铸投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