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店的这点收益,真的不算什么。
3、可能许多人不太相信,除了赚钱之外,许多农资店的老板对于方圆几十里内的一些农户其实是有感情存在的。
要知道,华夏的农村是个人情社会,也是个熟人社会。
十几年处下来,农资店的老板对周边的大部分农民其实是知根知底的——谁的信誉好,谁的信誉差,都在农资店老板的心里。
不管再怎么说,人心毕竟都是一种情感相对充沛的生物,在彼此相识、相交的过程中,一些农资店的老板不自然就会跟那些获得他认可的、信誉好的农户产生一定的感情羁绊,
因此,如果是那些信誉好的农户生活遭遇到困难,即便农户自己不好意思开口,大部分农资店老板也会主动向其提出诸如借钱、延期还款等措施,以便于对方顺利渡过难关——这里来未必关乎太多的长期经济利益,更多的可能是人性使然。
正是因为如此,如果你去走访一些开了十几二十年的老牌农资店,就会发现他们店老板的家里,总会有一些来自农户的现金借条——这些借条或是由于供养自家孩子上学,或是因为家人疾病,或是由于天灾困难,甚至有些借条是因为缺钱娶媳妇而产生的;
而有趣的是,在那无数的借条里,大部分固然是严格按照规制来写的,借款金额、还款时间,借款人签名或手印一应俱全——一般来说,赊销或者借款的时间都不会超过1年。
但还有一部分包括现金之类的借条,却是没写还款时间的——其中的意味,大家自然都品的出来。
………………
而很不幸,作为集镇上历史最悠久的农资店,杜老板此刻拿出来的糖果罐里,几乎全都是这种没有具体还款时间的欠条。
看着表情有些局促的杜老板,萝卜同学再次叹了口气。
开农资店其实是个重资产的活,各个农资店的老板,每年都要压无数的资金在农资原料的购买上,甚至还需要建设专门的仓库来存放这些物资。
众所周知,既然有库存,那就会有损耗——除了自然的损耗外,由于此时农村这边的基建设比较脆弱,有时候一场暴雨或者冰雹,仓库里面农资物品很有可能就化为乌有。
除此之外,由于华夏的化肥原料,特别是钾肥原料的价格波动比较明显,因此农资店的老板还需要承担起一部分原料价格波动所带来的风险。
简单一句话,农资店老板虽然在许多农户眼里是妥妥的“有钱人”,事实上许多农资老板的身家也是数以十万甚至百万计,但由于每年都需要赊销大量的物资且按时回款存在的一定的风险,因此在许多时候,他们的银行欠款,甚至要超过他们名义上的身家。
但普通农户怎么会知晓这些事情?
在他们眼里,总之所有的农资店老板很有钱就是了!
偏偏自从90年代中期以来,社会上的仇富苗头开始逐渐增长,或许你走在街上并不会有人给你来上一拳,但诸如镇雄这种偏远而经济不发达的县级地区,某些人给你搞一搞“有借无还”却是有可能的——很明显,中年人对于忽然拜访的萝卜同学产生了一些误会,以为他是来“劫富济贫”的来了。
但实际上,在萝卜看来,只要合法、合规、合理,人家就算赚再多的钱也是应该的,有钱并不应该成为被其他人仇视的真正原因——况且众多的农资店与农户一起,构筑了一个彼此间既约束,又相互成就的低息甚至无息的信贷网络,这种低成本的网络只要运用得当,对于乡村扶贫来说,简直是功德无量。
事实上,虽然彼此之间并未有过太多交集,但萝卜对于眼前的杜老板却一点也不陌生——四乡八里的困难户,经常会提到这个不善言辞,但并不喜欢为难人的杜老板。
而他之所以今天会忽然跑过来给杜老板拜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