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世纪的生死鏖战。
汉武帝刘彻初登大位之时,汉朝对匈奴的用现在的话讲基本国策那就是和亲,说白了就是装孙子,把汉朝公主打扮的漂漂亮亮,再带上什么万紫千红一片绿(不好意思那时候没有红彤彤的毛爷爷,带的全是真金白银)陪嫁送给匈奴。
结果人家呢还不领情,时不常的还得来边境大大咧咧的明抢,这算哪门子的亲家嘛。
年轻气盛的汉武帝实在是忍不了这窝囊气,就在登基后的第六年动了和匈奴开战的心思。
当时朝廷主要分为两派,一派是以大行王恢为首的主战派,另一派是以御史大夫韩安国为首的和亲派,两边的理由呢都很充分,一时之间汉武帝也举棋不定,原因有二;
第一,他刚刚登基六年当时年仅22,可以想象各位22岁的时候都在干嘛,让他一下子改变执行了七十多年的和亲政策,与强大的北方游牧民族匈奴开战这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
第二呢韩安国提出的开战风险也不是没有道理,当时也没有出现卫青霍去病之类的猛将牛人,当时拿得出手的也就一个飞将军李广。
可就在刘大官人举棋不定之时,一个改变时局的吃瓜群众聂壹出现了。
聂壹马邑人士,当时的马邑是汉朝与匈奴边境的一个郡县,相当于两国互通商贸的海关。
这个聂总可是马邑地方能呼风唤雨的大商人,出口贸易的对象就是匈奴!
生意做得大了就和匈奴与汉朝两边的达官贵人有了联系,所以看来眼下的官商勾结是有深厚的历史渊源。
聂总在朝堂结识的权贵就是大汉的鹰派人物大行王恢。
大行掌管王朝对属国之交往等事务,相当于现在的外交部部长,
王部长的血管里流淌的是李云龙的血液,崇尚的就是亮剑精神。
特么的,匈奴人又不是铜头铁卵子,都两个肩膀扛一个脑袋,谁怕谁呀,劳资宁可站着死不愿跪着生,窝窝囊囊和亲算咋回事嘛!
但大汉朝实行了七十多年的和亲政策,不是说你一个外交官说推翻就能推翻的,所以他经常受到和亲派的攻击,
一日,聂总来看望王部长时,酒后吐真言,部长大人就把心中苦闷倾诉了出来。
聂总一听自己的靠山有烦恼,寻思着得为王大人排忧解难啊,这可是拉近关系的好机会啊。
于是,他就给部长大人出了个大胆的主意,史称马邑之谋。
马邑之谋简单来说就是诱敌深入,瓮中捉鳖。
擅长边贸生意的老聂同志同样精通孙子兵法,难怪生意做的风生水起日进斗金,正应了那句老话,不会剃头的厨子不是好厨子,技多不压身啊!
聂总的计划是这样的——
汉军先于埋伏在马邑城周围;
聂总身先士卒去忽悠匈奴大单于说,他组织人手把马邑的当地官员杀掉造反,匈奴单于领兵前来他便献城;
汉军由四面杀出,把匈奴大单于困于小小的马邑城瓮中捉鳖。
听起来计划简单,可操作性很强,实在是高啊!
部长大人一听也觉得此计可行,便迫不及待上报给了刘大官人。
一心想给太奶报仇雪恨正无计可施的刘大官人一听心花怒放,这简直是打瞌睡送枕头,妥妥是清一色带一条龙的节奏啊,日奶奶的干了!
公元前133年元光二年,御史大夫韩安国为主帅,麾下还有飞将军李广等名将,兵发三十万马邑设伏。
老聂同志没想到真能献计成功,哪有心思打理边贸生意,干翻匈奴,运气好点再活捉单于,刘大官人还不赏赐自己一场泼天富贵?!
等马邑这边一切都安排妥当,老聂便马不停蹄的赶往匈奴,面见大单于依计说了献城之事。
单于一听大喜过望,连连夸奖他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