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9章 家乡菜(2 / 3)

逆袭1988 拾寒阶 1994 字 3个月前

壳脆脆的、里面筋道的有嚼头的面包,德式的、法式的、意式的大致都会有几种,虽然不能说品种丰富,但质量也还说得过去,至少糊弄旅游的客人不成问题了。可是这样的面包店太少,多不起来。

这是生活方式决定的。米国人大都是在郊区分散居住,日常生活的食品采购都是大量的、好几天、乃至一周才一次。而好吃的面包,必须是当天出炉当天卖掉的,想要这样,城市必须有欧洲那样的结构,下楼街角就是面包店,随时可以买,才可能保证产出和消费都在当天完成。

在米国这个以车代步消解城市的文化里,这是做不到的。而相应的,那种有防腐剂的切片面包也适于大工业生产,比小面包店的效率和利澜都高多了,也符合米国社会的经济模式。时间长了,米国人吃惯了浮肿病面包,也就不觉得怎么不可接受。

恐怕不止面包,好多难吃的米国食品,诸如各种速冻微波炉加热食品、各种可以大量购买冰箱里放几周的食品,都跟分散居住有关。这种居住模式本身就给日常食品的大工业生产提供了市场。

不只华人在这边吃不惯,便是其他国家的游客,比如说法国人,到了米国也难以适应,有的留学生会被美式食品逼得崩溃掉。

米国人的生活质量事实上远不如我国发达地区,米国人的生活是高科技加粗糙生活。

沈雪笑道:“有这么难吃吗?我试试。”

她接过面包,还没有吃,只闻了一下,直接就递还王林:“这什么怪味道?闻着我就没食欲了。”

王林把面包全部丢掉了垃圾桶:“算了,我们出去吃饭吧!孩子们也累了。我之前问过工作人员,拿到小徽章之后即便中途离开了大都会博物馆,当天在闭馆前仍然可以返回博物馆。”

刚才购票的时候,虽然说是自由捐赠,但其实也有一个标准的,大人是25美元一个人,小孩是12美元每人。

这个价格挺贵的,因为在国内,很多博物馆都是免费开放。

大家也都饿了,只得出来吃饭。

经过博物馆大堂时,看到那边的拍摄还在进行,里三层外三层的围满了人在观看。

李文秀道:“找家中餐馆吧?”

王林嗯了一声。

纽约的中餐馆并不难找,有一片地方,那里几乎都是华人,被人称为华人在纽约的殖民地,唐人街也有很多中餐馆。

王林他们在纽约没有车用,打的士前往。

纽约打的士是很昂贵的,不过对王林来说也不算什么。

的士司机带他们来到了曼哈顿华人聚集区的唐人街。

纽约唐人街的居民以华人为主,华人的商业活动也集中于此。住在唐人街,就像在大陆、香江等其他华人小城一样。通用的语言主要是国语,也有各地方言。中餐为主食,许多街口有中文报摊。开车可以听到中文广播,晚间看的电视是中文电视。在米国,只有唐人街有这样的条件和氛围。

唐人街最大的特点是在这个区域的居民几乎全是华人。同时,华人也在此从事商业活动,主要是开商店、饭店和礼品店。

商店的三分之一是餐厅,街道两边摆放着堆积如山的水果、药材、海鲜摊位,卖百货的大婶及漂亮的中文招牌混杂在一起。

在纽约生活着几十万华人,唐人街有着百年历史,这里不仅是一条街,而更像是一座城中城,周边几十条街道全是华人。

王林他们走进唐人街,宛如回到了祖国!

亲切!

就连空气中漂浮着的饭菜香味,也是如此的熟悉。

王林找到一家看起来颇上档次的中餐馆,走了进去。

“欢迎光临!”服务员说着一口标准的国语,这让王林他们格外感到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