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回了家。
回到家后,吃着泡面,坐在餐桌旁,他点开,起航小说p,作为重度小说爱好者,编辑的工作是他的爱好,也是他的职业。
能找到一个爱好和职业如此高度匹配的行业,算是李晓为数不多的幸事。
他当然羡慕过李想的生活,年纪轻轻,功成名就,可他自家人知自家事,让他审稿可以,但是让他用文字描绘出一个世界,描绘出一个大众喜闻乐见的故事,他自问是做不到的。
网文这行看似门槛很低,有个电脑,会打字就能干。
但其实这一行的隐性门槛很高,君不见多少扑街,一扑就是三四年?
即便是李晓,也有过一次创作冲动,只不过那次,他连签约的门槛都没有达到,而后他才认清了自己,选择了放弃,转而进入了编辑的行业。
李晓作为重度老书虫,追书肯定不止追一个作者。
准确来说,即便是他现在的薪水不高,可是作为已经能自食其力的大学毕业生,他依旧选择用订阅正版的方式,来支持着他喜爱的作者。
李晓定睛一看,山水一程,龙王,更新了一章小说。
也对!
像他们大神这种拖延症晚期,基本上都是晚上零点之前更新,这种摸鱼的功力,也真是让人羡慕。
“等等!”
李晓倒吸一口凉气,他看着书架置顶的《庆余年》,发现李想竟然更新了三万字!
“今天是过年了吗?”
李晓赶忙一口喝了碗底的汤,放下碗筷,兴致勃勃的点开《庆余年》追读起来。
第三十章——千古风流
听着末一句,群臣大感不解,这首诗自春时出现在京中,早已传遍天下,除了大江的大字有些读着不舒服之外,众多诗家向来以为此诗全无一丝可挑之处,但精华却在后四句,不知道庄墨韩为何反而言之。
陛下的眉头皱了起来,要知道抄袭一说,可是极严重地指责,如果庄墨韩没有什么凭仗,断不敢在庆国的皇宫里如此说三道四。
“空口无凭。”
一直坐在范闲身边的礼部侍郎张子乾微笑说道:
“庄墨韩先生一代大家,学生少时也常捧着先生所注经书研习,天下间,自然无人敢怀疑先生说话,但是事涉抄袭,或许先生是受了小人蒙敝。”
他看了一眼自己上司的公子郭保坤,并不如何忌惮表露自己所说小人是谁。
庄墨韩抬起头来,满是智慧神彩的双眼里,飘出一丝复杂的情绪:
“这诗后四句,乃是家师当年游于亭州所作,因为是家师遗作,故而老夫一直珍藏于心头数十年,却不知范公子是何处机缘巧合得了这辞句,本来埋尘之珠能够重见天日,老夫亦觉不错,只是范公子借此邀名,倒为老夫不取,士子首重修心修德,文章辞句本属末道,老夫爱才如命,不愿轻率点破此事,本意来庆国一观公子为人,不料范公子竟是不知悔改,反而更胜!”
范闲险些失笑,心想无耻啊!无耻!
但旁人却笑不出来,殿前的气氛早已变得十分压抑,如果此事是真的,不要说范闲今后再无脸面入官场上文坛,就连整个庆国朝廷的颜面都会丢个精光。
李晓瞪大了眼睛,昨天他便看了《庆余年》,就卡着高潮让他今天工作的时候都有些魂不守舍。
他本以为要到明天,不,应该是今天下午更新的时候才能看完整个高潮,没想到零点之后就能看到高潮,3万字的更新量,这波爽咯!
“等一下!”
李晓看到这里,心里有些怀疑,他继续往下看。
庄墨韩微微一笑,让身后随从取出一幅纸来,说道:
“这便是家师手书,若有方家来看,自然知道年代。”
他望着范闲,同情说道:“范公子本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