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田福堂要送女(2 / 4)

,陕北地区的特色米酒。

米酒为黄色浊酒,呈粥糊状、浑浊黄稠、如黄河万里浊水。

陕北也叫它“甜酒”、“稠酒”、“浊酒”、“混酒”。

在当地,各家各户在过年的时候,都会做一点。

这东西相当考验技巧,做得好的、甜;做得不好、酸。

入口的第一感觉,那就是馊败,给人一种难以下咽的感觉。

等你再尝一口时,甜味上口,非常耐得住品味。

再喝的时候,米香、酒香、甜香,扑面而来,喝完胃间无比的舒爽。

米酒酸了不好喝,太甜了又不香,必须恰到好处才行。

早在元曲当中,就有描述这种黄色米酒的。

无名氏杂剧《延安府》。

“俺准备些肥草鸡儿、黄米酒儿。”

说的便是肥的母鸡、黄的米酒一一或黍做的酒。

无名氏杂剧《朱砂担》。

“他昨日多吃了几碗酒,我则是多吃了那几碗黄汤。”

黄汤也是黄色米酒一一浊酒。

更有著名诗人贺敬之,在诗歌《回延安》中写到。

“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

村中人家自酿的米酒,田福堂都喝过,自然知道谁家酒香。

这是他今天专门从别人家淘换回来,招待许大茂的。

许大茂喝了一口,感觉确实挺不错的。

比在原西县那帮人,招待自己还要用心。

两个人推杯换盏,完全无视在在场的女性,不过她们也都习惯了。

最后她们在润叶妈的带领下,来到院子里乘凉聊天。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喝酒的速度已经慢了下来。

田福堂也醉眼朦胧的,拉着许大茂开始聊天。

“许老师,您感觉这个生产责任的事,他到底靠谱不靠?”

许大茂:“田支书,这个事情我感觉它的非常靠谱的。”

“但是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过程,不能够一蹴而就。”

“抚广必先安上,只有领导层达成了一致,这些事情才能顺利的展开。”

“要不然的话,今天下面搞起来了。”

“等到快要收获的时候,来个领导突然不让搞了。”

“农民兄弟这一季的热情,那可就全部白费了。”

“万一要是在发生点冲突什么的,到时候怎么办?”

“领导也要根据各地的情况,来制定不同的政策。”

“亩产800斤的地方,跟亩产500斤的地方,它肯定要有不同的政策。”

“所以我还是那句话,田支书你先收集资料。”

“统计村里的人口、劳动力、人均口粮、亩数、上等地和下等地。”

“这样不管上面走到哪一步,你都能立于不败之地。”

“进可攻、退可守吗,但是要和你家弟弟通一下气。”

“他毕竟是原西县的主管领导,有很多你不知道的消息。”

田福堂:“许老师,刚才在山头上,你对孙少安的评价,好像没说完呀?”

“哈哈哈,我从只言片语中,能有什么准确的评价。”

“你们多少年的乡邻,一定比我更了解他,我就不胡说八道了。”

田福堂:“咱们就是喝完酒,闲拉话。”

许大茂沉思了一下,才缓缓的开口。

“孙少安这个人,我听你们的描述。”

“他有小智而无大谋,可为将不可为帅。”

“当然这跟他文化水平低、人又年轻,有着很大的关系。”

“等他有了足够的人生阅历,可能会好一点。”

随后无论田福堂在怎么问,都被许大茂打着哈哈给饶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