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辰说道:“这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
向东方摸出一支烟,看了对床的苏辰一眼:“你要不要也来一支?”
苏辰摇摇头:“不了,我不会抽烟。”
“不会抽烟好。”向东方自个点上烟:“所以我们的任务很艰巨,须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
“那是自然。”
“你早点睡吧,我抽完烟也就睡了。”
……
第二天上午七点钟,众人就来到招待所的一楼集合,顺便吃早餐。
今天的天色很晴朗,看着不太像是会下雨。
但是天气这种东西,谁都说不准,说不定就跟女人一样,说变脸就变脸,所以众人还是带上了雨伞。
还有相机和笔记本等东西。
季向前负责大家的后勤,今天不用跟着一起出发。
刚吃完饭,当地政府安排来的向导就过来。
这人名叫郭小泉,是当地政府的办事员,熟悉当地的情况。
“郭同志,你好。”向东方先伸出手来。
郭小泉急忙上前和向东方握手,“你好你好。”
接着又轮流和众人握手,一一打了招呼。
向东方说道:“不知道郭同志有没有帮我们安排好交通工具?甭管什么马车驴车的,只要能过去的车子就成。”
“还真是只有驴车。”郭小泉道:“我们找了当地的两户人家,专门接送负责考察队。”
“那就行。”向东方点点头。
这种雇佣驴车的事情自然不需要考察队来考虑。
很快,两辆驴车就过来,停在招待所的门口。
郭小泉说道:“各位同志,因为这里的条件有限,所以我们只能坐驴车过去。”
“没事,只要能过去就行。”向东方先一步上了驴车。
其他人也跟着上来。
一路上,都是向东方在和郭小泉聊天,主要是询问当地的各种经济条件,还有教育条件等东西。
他作为队长,自然要先了解清楚,才能尽快展开工作。
一路走来,就越发感觉那种贫穷感扑面而来,很沉重的感觉。
孔华拿着相机不断拍路边看到的照片。
驴车摇摇晃晃也不知道多长时间,就听到郭小泉说了一声:“同志们,我们到了。”
张湾小学。
虽然名字是叫小学,但其实是在社里在祠堂里的学校。
一位穿着朴素的男人站在祠堂门口,眼巴巴看着这群从驴车上下来的考察队。
郭小泉上前握着他的手:“余老师你好,这些都是从京城下来的考察队,这位是队长向东方同志,这位是新华记者孔华同志……”
轮流介绍一圈,然后又道:“这位是我们张湾小学的老师,余老师。”
“余老师你好……”向东方上前和他握了握手。
“你好你好,各位同志你们好。”
余老师和每个人都握手。
“这次我们过来的目的相信余老师已经知道了,所以还希望余老师能帮忙带路介绍一下。”向东方说道。
余老师说道:“之前就已经收到县政府的通知,说是准备来我们这考察,看看是否合适建学校,盼了这么久,终于盼到组织来人了。”
他接着叹了口气:“我们学校就是在身后的这个祠堂……”
孔华跨入祠堂大门,对着内部的坏境拍了一张照。
看到这坏境,众人的心里都很不是滋味。
这条件真的是太差太差了。
“那我们进去看看。”向东方开口说道。
余老师点点头,带着众人走进祠堂里,边走边说道:“这祠堂的窗户没有玻璃,都是拿纸糊的,也没有电灯,一到阴雨天,,教室黑漆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