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哈佛幸福课(2 / 2)

,章杉的执行力一贯不错。

很快就在书架上翻找到了《哈佛幸福课》这本书,中信出版社出版的,257页。

作者丹尼尔·吉尔伯特是社会心理学家,在哈佛大学他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幸福教授”,这是因为他领导着一个研究人类幸福本质的“社会认知与情感实验室”。

他提出了“预测偏差理论”,被认为是世界上幸福研究领域的最具影响力和最权威的学者之一。

这是个明星作者,他的教研工作曾为他赢得众多奖项,其中包括由美国心理协会颁发的“青年心理学家杰出贡献奖”。2002年,他被《个性与心理学杂志》评为“当代50位最具影响力的社会心理学家”之一;2003年,他的研究论文被《心理学探究》杂志评为社会心理学领域的“4部现代经典着作”之一。

章杉很快就开始阅读了起来,说起来这本书读着还不错。

章杉还饶有兴致地将其中看起来比较有道理的话标注了出来

“在空间中,靠我们近的事物比离我们远的事物更加清晰;同样,在时间上靠我们更近的事情也是如此。不久的将来通常都有细致的细节,而遥远的未来则是模糊和风平浪静的。”

“在考虑很久以前或者很久以后的事情的时候,我们通常会抽象地考虑这些事情为什么会发生;然而,在考虑不久之前发生的事情或者是不久的将来即将发生的事情时,我们通常会想到非常实际的情况,比如,它们到底是怎样发生的。”

“不久的将来发生的事情在我们的想象中具有生动的细节,这让它感觉起来更加实在,所以,比起考虑以后要发生的事情的时候,在考虑马上就要发生的事情时,我们会感到更焦虑、更兴奋。”

“……”

在这本书中作者指出来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类可以预见未来,因此,人类也就有了区别于其他所有动物的幸福感。

但是,人类对于未来自己的情感预期,往往和实际有着很大的“预测偏差”。

书中列举了大量怪诞的实验,引用了大量的心理学和行为科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你以为中大奖可以让你幸福无比,被解雇会让你一蹶不振,但事实上,中奖的幸福感远没有你预期的那样强烈持久,被解雇的失落感也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痛苦。

我们都有一个与生俱来的“幸福基础值”,生活中的成就与挫折,往往只是短暂地改变我们的幸福水平。很快地,我们就会回归自己的“幸福基础值”。

这些带给章杉的影响倒都是次要的~

看着书里的大白话,章杉第一次感觉——似乎写书也没那么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