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才能(3 / 4)

臭骂一顿,回家之后,更是关了他十天的禁闭,逼迫他忘掉那些没用的腐蚀脑子的脏东西。

他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不曾在十一岁那年离家出走,而是等到了十五岁。

周董十五岁已经写出了《屋顶》,而他十五岁才开始系统地学习音乐,太迟了。哪怕他再努力,再挖空心思,也比不过那些天赋过人且练就一身童子功的音乐才子。

人过了一定的年纪,学习能力和创作能力便会慢慢衰退,这是自然规律,他生而为人,自也挣脱不了规律的束缚。

他花了十几年证明自己的音乐才能,最后还是输给了残酷的现实。

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常常会想,如果能重来,可耳边响起的音乐却是,可惜没如果。

后来他才想明白,人生最残酷的事,不是向死而生,而是青春只有一次。

最好的年纪,错过了就永远错过了。

他具备音乐才能这件事,大概已成为无法证明也无法证伪的无意义的命题。

可他就是无法死心。

哪怕人已死过一次,心却仍热烈地跳动着。

十一月一日,零点。

刷新界面,新歌上架,他的《想》和余笙的《是非》。

将两首歌买下,点开余笙的《是非》,通听一遍之后,沉默,再听第二遍,接着第三遍,第四遍……

她真的好强。

前奏的七和弦与离调和弦一起,他就知道,这是余笙的歌,余笙的流行乐就是这样的风格。

在任何领域,形成自己的风格都不是件容易的事。

周董的说唱、林俊杰的流行、王力宏的节奏蓝调……这些拥有个人风格的音乐人,无不是乐坛名噪一时的巨星,当他们的歌响起,沈亦泽甚至不用看创作人员的名单,光听旋律和和弦进行就猜得到是谁。

如果不幸猜错,那多半是《离人愁》之类的抄袭、致敬之作。

这首歌,和她之前的歌一样,没有复杂的和弦前进,也没有眼花缭乱的编曲,只是在老套路年老色衰的脸上,给它做一场精细的外科手术,开开眼角隆隆鼻、垫垫下巴拉拉皮……一通改造,竟使老套路变得精致迷人起来。

这便是余笙的能力,也正是所谓的音乐才能。

对余笙来说,这不过是一首稳扎稳打、中规中矩的作品,但对绝大多数的歌手来说,这就是他们的天花板。

虽然不愿承认,但这绝大多数的歌手中,包括沈亦泽自己。

“滋滋!”

微信聊天框弹出,点进去一看,是余笙。

余笙???

余笙你确定没发错歌?

沈亦泽苦笑一下,回复“没有,是这首歌,我说过,因为是现写,可能质量会差一点。”

余笙这不是质量差不差的问题,这首歌不像你的风格,不,应该说是没有任何风格,太普通了,像我平时随口哼出来的调调。你写这首歌花了多久?

沈亦泽看着这段文字,一时不知该如何回复。

如实说吧,对方肯定不信,说的短一点吧,对方肯定觉得他在打假赛。

所幸没等他回复,余笙又发来一条消息“下个月还比吗?如果是这样的水准,就算了吧。”

真是……直言不讳呐,但沈亦泽知道,她并非嘲讽,这就是她的行事风格。

尽管如此,他仍有些尴尬,想了想,输入“我没有敷衍你,只是最近状态不好。只剩最后一场比试,善始善终吧,顺便帮你的合作伙伴找找写歌的状态。”

余笙行吧,下个月还是流行?

一则说唱吧,感觉说唱能好点,不过也不用抱太大期望。

余笙这可不太像你说的话,你……没出什么事吧?

一则没事,就是公司的琐事太多,你知道,这种琐事最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