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章 行政学堂(2 / 3)

宋士 浮沉的命运 4006 字 2021-01-06

国用足,国民富裕后,以便强兵。而青苗法确实使朝廷国库富裕,西北强兵皆由此生。况且,一些豪右官绅势弱之地,新法得以顺利推行,农人也确实得利。不能因为青苗法被废,而一盘否定。”

王安石的青苗法,类似于后世各个银行都有的“农村小额信贷”。政府在春天贷款给农民从事生产,等到丰收后归还本金和利息。

两分的利息,放在后世,是很正常的利率范围,而在宋朝,说高也高,说低也低,因人的资产多寡而异。

正如这些学员们所说的,好好的经,虽然有缺陷,却被人唱歪了。

官员们中饱私囊,利用手中权力增加利息,百姓深受其害。官员为了应付考核,做出政绩,强制百姓借贷,不需要的富户也不能幸免,官员愈富,百姓愈穷。

官员营私舞弊,欺上瞒下,有没有强有力的监督机制,最终只能是昙花一现,消失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之中。

贷款只是一个前端,青苗法后,需要一整套的制度去支持。官员如何操作,有无监督人员去审核,这都是问题。

看到王松频频点头,学员们的胆子也大了起来。

“相公,以小人看来,王文公的青苗法注定要失败。我大宋开国以来,土地兼并严重,官府放任自流,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富者匿税逃避田赋,贫者百姓却要无田纳税。青苗法再好,与富者有何相干!依旧是富者愈富,贫者更贫。所以无论何种律法,重在实施,而非表面文章。”

王松心头一震,想不到这些年轻学员中,竟然也有如此睿智豁达之士。

“好,说的好!这位学员,以你之见,怎样才能一劳永逸的解决田赋和青苗法的弊端?”

刚才陈述己见的学员站了起来,肃拜道:“相公,以小人愚见,一是吏治要清明,若是人人都中饱私囊,营私舞弊,这再好的律法,也与民无益!其次就是均田制,丈量田地,按人头分田纳税。最后就是修订律法,严查高利贷者,保护官贷。如此,方可解决其中弊端。”

王松不由得苦笑起来。以人的道德去保证立法的执行,无异于痴人说梦。而且去均田,分田地,打豪强,听起来那么熟悉,实行起来却是困难重重。

挡人钱财,如杀人父母,更不用说去刮分豪右了。他当然可以去用武力解决,只是如此一来,却要与整个地主阶层反目成仇。

只要这些豪强大户规规矩矩按律纳税,国家的税负没有减少,就已经是大获全胜了。毕竟,现在整个两河只有300来万人,陕西和京畿周围更是大片的荒芜田地,可供底层百姓选择的耕种土地,足够富裕。

“这位学员很有见地!”

王松赞赏道:“若是所有的官吏都能廉洁奉公,鞠躬尽瘁,那我华夏必定是未来世界之主宰!”

“青苗法既然已经废除,两河民政司也有了新的律法出现,来代

替青苗法。我透露一些给大家,也让你们以后在地方上操作时,可以有个参考。”

所有的学员都是看向了王松,眼神中全是疑惑和好奇。

“各位学员,现在,两河、陕西及京畿地方,都已经建立了“华夏银行”及其分行。具体的目的也是为了百姓存取、借贷方便,让百姓安居乐业,日子快点好起来。”

“以后百姓贷借,不需要五户或十户一保,只需要百姓自己前去借贷,利息只有一分。需要的百姓可以去贷借,不需要的,官府完全不能强迫!”

“官府的吏员,对所要借贷的百姓,要进行详细的调查,包括他的信誉、偿还能力、以及是否有抵押。在双方签署的借贷文书中,一定要对不能按时偿还有明确的要求和记载。”

历史上,历朝历代对青苗法都是褒贬不一。不过在王松看来,法是好法,只要对其改良细化,建立良好的监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