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6章 拓业(1 / 3)

宋士 浮沉的命运 268 字 2021-01-06

北宋虽然有五大窑,定窑和磁州窑也居于河北,但金人南下,早所过残败。只不过民间匠人犹存,要恢复起来,并非难事。

自从在固镇建了铁厂以来,王松又聚起了一批河北民间匠人,把磁州窑和定窑的生产又恢复了起来。

磁州窑是北宋制瓷工艺的珍品,也是北方著名的民间瓷窑,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说。磁州一带生产磁州窑器的民窑甚多,恢复起来,也不是什么难事。

至于定窑,和磁州窑大致一样。民间会烧窑器的匠人不在少数,恢复也是极其容易。

磁州窑品种诸多,以白地黑花、刻划花、窑变黑釉最为著名,而定窑则原为民窑,北宋中后期改烧宫廷用瓷,以产白瓷著称,兼烧黑釉、酱釉和绿釉瓷。

定窑和磁州窑瓷器都是大宋名瓷,不仅在大宋国内风靡已久,在海外也是广受欢迎。王松把它们恢复起来,自然是要延续中华文明,并且从中赚取巨额利润。

毕竟,军中的饷银和赏赐,有很多都要他王松自掏腰包。就拿抚恤和犒赏来说,一场仗下来,那就是天文数字。

玻璃为梵语,非后世所谓之玻璃。又作颇黎,汉语译作水晶,有紫、白、红、碧四色。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云:玻璃,本作颇黎,颇黎国名也。其莹如水,其坚如玉,故名水玉,与水精同名。

就像王松让人所做的千里镜,用的就是天然的白色水晶,事实上也就是透明玻璃。

后世玻璃是廉价之物, 一个普通水晶玻璃杯,也就三四块钱,家庭也都是玻璃窗、玻璃门。就连一般的家庭也随便能买的起一架普通的望远镜。

事实上,玻璃在历史上曾是最昂贵的物品之一。直到吹制法发明之后,玻璃才逐步成为日常用品,在此前二三千年的悠长岁月里,玻璃一直是与黄金和宝石比肩的奢侈品,只有少数上层显贵才能享用。

玻璃在华夏历代的市场潜力并不大。玻璃的酒杯或花瓶,与瓷器相比较,无论是从成本上讲还是从美观上看,并无优势。瓷杯比玻璃杯更适合华夏的茶文化和白酒文化。当然,反过来也成立:玻璃杯比瓷器更适合西方的葡萄酒文化和啤酒文化。

葡萄美酒夜光杯,夜光杯是用白玉做成的杯子。不过在王松看来,若是要喝葡萄酒,玻璃杯要更好一些,更能阐释西方礼仪。

用玻璃做窗和华夏传统文化有一定冲突。华夏文化讲究底蕴和内涵,含蓄和朦胧,不喜欢透明直白,一览无余。很多事情都是心照不宣,隔层窗户纸,虽然一捅就破,但捅破就大煞风景。

但是,作为精美的艺术品,王松相信,只要玻璃一面世,必会赚得盘满钵满,人们也会趋之若鹜,形成市场新宠。

部下雄兵数万,将士的犒赏和抚恤,再加上火器的研发,每月花费就得近十万贯。这也是王松一直以来头痛的问题。

自古以来,庶政的根本就是银钱。

囊中羞涩,就得开源节流,最重要的还是在开源上。

绞尽脑汁之下,后是与他工作经历有关的几样产品立即涌上心头,其中之一就是这玻璃。

大学毕业后,他曾进了一家北方最大的玻璃公司,担任国际部的一名外销员。不过,性格孤僻的他,最终离开了工作四年之地,四处碰壁,最终在黑暗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无法自拔。

好的一方面就是,他对玻璃制品的生产,从原料到成品,从生产时间到生产温度,从生产工艺到吹拉成型,可谓是无一不通。

而年年春秋广交会,也使得他对各类玻璃产品熟稔于胸。若是把后世的玻璃生活、摆设用品投放到900年前的国度,一定会惊世骇俗,赚个盘满钵满。

“将军,你觉得如何? 若是觉得不好的话,小人可以马上去改进。”

来自定州的定窑窑工张民,站在一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