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200米决赛(4 / 6)

过,教练也和他分析过,他了如指掌。

他步幅小些,步频或许有些微的优势,但肯定无法补足步幅上的差距。

但他更优秀的地方在于他摆腿中小腿的回弹夹角更大,力量更足,而向前的脚步腾空高度更小,效率高的何止一点两点,

靠的就是这些力量和技术上的结合,靠的是最后程的速度和核心稳定上的支持,03年冬训就开始磨练的步伐,在这一刻达到了完美的巅峰。

一冲一随,身后还有四人拼命追赶。尽管,看起来前方领先的两人有些让人绝望了。但他们依然没放弃。

六道身影,在彼此的不放弃间,划出了有趣的梯队。

二、一、二、一……

一档一档的,显得层次格外的分明。

杨祖耀和博尔特冲在最前,与身后选手拉开了4、5米的距离,第一档的位置稳如泰山。

身后的第三位置上,朱昆完全发挥了个人在途中和后半程的实力,从原本僵持的第二梯队中脱颖而出成了独立了第二档,并且把与身后选手的差距拉开到了两米多。

而原本和朱昆挤在第二档的两名美国选手,克劳福德和迪克斯则彻底沦为了第三档。

落在靠最后位置,成为孤零零最后一档的是,津巴布韦选手德兹盖伊。

四十米、三十米、二十米……

距离终点线越来越近……

比赛进行到此时,几乎所有观看比赛的人们在心里对这场比赛有了清晰的判断。

形势一目了然,一二三名几乎已经没有悬念,但所有人此时更加紧张了起来。

不论是华夏人还是牙买加人,此刻都紧紧的盯着赛道最前面的两人,他们之间激烈的竞争似乎依然没有尘埃落定。

谁第一,谁第二,成绩多少?

杨祖耀、博特尔,这一刻成了全球的焦点。

而在此刻,

处于看台上的一些对专业和速度更加敏感的人却是把心里的底落了下来。

比如牙买加的米尔斯,轻叹一声,脸上有了些遗憾。

再比如,华夏的几位教练,比如林幕,心里揣着紧张时,也有着兴奋和欣慰。

在通常的男子短跑项目比赛里,不论是百米还是200米,他全程的速度曲线都是起跑加速,速度从高到低,再进入途中跑的高速环节,再到后半程进入速度渐落的过程。

这一组的200米决赛选手,速度的曲线自然也不例外。

包括杨祖耀和博尔特在内。比起百米的短距离,200米上,因为距离更长,因此速度曲线和速度段落,显得更加的明显。

他们两人的位置、差距和速度比拼,也是在这样的一一个环节组成的过程中逐步产生的。

杨祖耀前100米左右以更快的起速和爆发稍占微弱优势,博尔特也不遑多让,100多米的稍弱和僵持甚至在途中的效率比起杨祖耀更高,从而拉回了彼此的差异。

整个比赛的态势从他们大幅领先变成超一档时,依然是焦灼和僵持不下。

而到了最后的三十多米,看起来依然焦灼的两人,终于出现了肉眼难辨的速度效率差异。

明显可见,两人差不多都到了一个相对的速度极限,而在这个极限里,无论是步伐频率和速度值,以及保持速度的核心稳定性和耐受上,杨祖耀稍胜一筹。

持之不懈的体能素质训练,近乎于专门400米的速耐训练,任何状态下的完美素质发挥,以及在任何状态下核心稳定上的强化训练。

所有辛勤付出的训练和对速度跑的理解在这一刻彻底绽放。

很小的效率区别,可对于焦灼如此的杨祖耀和博尔特两人来说,却足够成为改变形势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