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了两年,就因故反掉了萧镇江。回到大宋这边,寻找到宋家本族亲人,办了大宋的商户出身,销掉了大辽军籍。关于宋魁威的这一番传奇,后文再叙。
将近黄昏,众位进入阑干堡北门,只是走了百十步远,就到了地方。
街道东边有一株好大的青杄树,树下是两层的门楼,横额四字保驾护民。门框一侧挂着牌子阑干堡指挥使署。这就到了。
这是沿袭后周旧例,边界各州之内,设置若干军寨、军堡,属于禁军驻扎地点。
朝廷禁军编制为厢、军、营、都四级。厢辖十军,军辖五营,营辖五都。每都一百人。
各级统兵官分别为厢,都指挥使。军,都指挥使、都虞候。营,指挥使、副指挥使。都头(马军称军使)、副都头(马军称副兵马使)。
刚才薛弃名说徐子云是指挥使,就知道阑干堡驻兵必定是一个营,五个都,五百禁军。指挥使公务场所,与州县官类似,前面公堂,后面私邸。
看他这门楼好宽阔,比之平常人家的门楼高出一倍,宽出两倍。左右两个门洞,门洞正方,高宽二尺八。外面有人来,里面一眼就看见了。
他们从北门进来,北边的门洞当即就有人喊“客官何事?”
薛弃名回应“请问军爷,徐指挥在吗?我是他好友软玉班龙薛弃名。”
软玉就是豆腐。天下各地对豆腐的别称多不胜数,比如黎祁、寒浆、乳脂、大素材、小羔羊、水板、王粮、代付、白虎、灰妹、淮南子、豆法等。
“哟哟,哪阵风将薛大侠惊动了,快快有请。小将赵嵩云。徐指挥这会没事,在后邸下棋。”看答话的赵嵩云,其服色当属于都头级别。
都头,统领一百人,按人数编制,等同于唐朝府兵的旅帅,御侮校尉品阶,为从八品下,已经进入仕途。
当然啦,宋朝分禁军、厢军、乡兵、蕃兵、土军五种。
禁军,是属于朝廷的军队,天子假枢密使之手直接控制,即中央军。这里的徐子云是禁军中的指挥使。其下面的都头,当然是禁军序列。
厢军,则是地方常备军,受州府和某些中央机关统管,总隶于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负责筑城、制作兵器、修路建桥、运粮垦荒以及官员的侍卫、迎送等。一般无训练、作战任务。
厢军有步军和马军两个兵种,编制分军、指挥、都三级,其统兵官与禁军同。品阶、服色、报酬比照禁军。
故而,许多描写宋代的小说中,出现的基层武官,大多称“都头”,不是禁军就是厢军的正官,统帅一百人的队伍,是从八品下的正官。因属于军事编制,比之地方官的县丞高出一至三阶,比县尉高出三至五阶。
禁军都头,虽然比之县令低了一品,低三至八阶,但不听从县令驱遣。
厢军都头,则直接听命于县令。县丞、县尉却又管不住。
至于乡兵、蕃兵、土军,都是地方民兵,耕战结合,无固定编制,无固定募集时间。修城、运粮、捕盗、协同禁军守边。镇边大将如果紧急需要,州县官随时发令募集,统归大将指挥。
许多名将可以短期内将之整训为正规军,按境内禁军数,很可能只有一军五营二十五都,两千五百人马。但敌人一旦来袭,却越打越多,竟至于上万。这就是州县官与镇边大将一条心,发挥了关键作用。
驻扎在一地的禁军,一般分营驻扎,比如徐子云这一营五都五百人马,驻扎在阑干堡。
赵嵩云慌不迭带着他们往后邸而来。他为什么不看出身凭签,就可以直接带人进入军事禁区?
这种寨、堡之中的驻军,只要四门放进来,这里基本无需再查。如果不认识你,直接拦下。知根知底的朋友,当然就叫进去了。比如卖菜的、卖炭的、卖豆腐的、卖肉的,一声喊,直接就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