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便是六月廿七,而我们别说是凶手的信息,就连第四个人是谁都不知道。”
她面色越发沉重,就差把“愁”字刻在脑门上。
“衙门的人说仅凭几个烛台和香炉不能说明我娘她们的死有联系,至于死亡时间——也不过是巧合罢了。”
刘勉听到这话又发了火,“一次两次是碰巧,怎么可能三个人都这样?这里面一看就有蹊跷!如果明日真有人因此自尽了,那就是他们衙门的人草菅人命!”
“两位不必大动肝火。”
就算衙门受理了这桩案子,短短一日时间也未必能救下第四个人。
之所以选择先报案,不过是相较于他们几人单独行动,有官府的人介入会更好行事。其实余幼容和萧允绎之前就考虑过襄城衙门会不会不愿接此案。
早在刘嬛儿去世的第二日,也就是六月廿一那天,便往京城送了封信,是写给老元头的。
元徽是国子监祭酒,桃李满天下,而襄城知州“”便是元徽的众多门生之一。
太子殿下在赵淮闻那些京官的心目中虽是不问朝事游手好闲的形象,实际上他对各府各州的形势比谁都清楚,这些都要归功于徐明卿、萧允聿。
还有萧允衡。
当初二皇子萧允衡到处敛财,手早就伸出了京城,所以萧允绎才会因为一份贪污名录出现在河间府,而徐明卿和萧允聿为了笼络各府各州的势力为己所用。
手也伸的极长,哪怕是现在他们的势力也未彻底铲清。
不过萧允绎也并非要将这些人全部置于死地,若是他们认得清形势及时摆正自己的位置。
自是极好的。若还有其他想法,便就留不得了。
而这个襄城知州崔文远据他所知当初拒绝了徐明卿抛出的橄榄枝,但也未明确表示拥护储君,这样的行事作风多半是个明哲保身自扫门前雪的人。
不接此案也在他们的意料之中。
按照时间推算,就这一两日他们应该能收到老元头的回信了。余幼容安抚两人,“衙门那边交给我们来处理。”
既然常规途径行不通,那他们就另辟蹊径,她从来不反对以暴制暴。
毕竟有时候强权确实胜于公理。
沈伊心和刘勉同时面露疑惑,他们两家在襄城算是说得上话的,衙门连他们的账都不肯买。
又怎会随随便便就被两名来自外乡的年轻公子说服?
还是说——
他们早就看出这两名公子非富即贵,出身不凡,但也没敢往太高的地方想,毕竟他们两人话虽都不多,另一名更显矜贵的公子更是生人勿近的模样。
但总的来说,心是善的,要不然也不会非亲非故的愿意沾惹上这种麻烦事。
此刻一琢磨。
难不成他们俩真是京中什么大官家的儿子?别不是什么三品大员吧!他们襄城知州不过才从五品!
讨论完衙门的事,余幼容又问,“刘老板和沈小姐可有进入广平侯府的办法?”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