挡,“妹子你这眼神,不太正经,大风哥就像没穿衣服出门。”
黄二娘无可奈何。
她教孩子这件事,还真得谢他,早年小寡妇带着个小拖油瓶,那真是恨不得割下肉来,也要让孩子吃饱喝好穿暖,孩子再大些,她舍不得半点打骂,孩子就野了去,连学塾都敢翘课,她只觉得不太好,又不知道如何教,劝了不听,孩子每次都是嘴上答应下来,还是经常下河摸鱼、上山抓蛇,然后郑大风有次喝酒,一大通荤话里边,藏了句挣钱需精,待人宜宽,惟待子孙不可宽。
黄二娘便听进去了,一顿结结实实的饱揍,就把孩子打得乖巧了。
黄二娘突然说道“一心二意,不三不四,人五人六,乱七八糟,八九不离十,是个怂蛋。”
这曾经是郑大风在酒铺喝酒骂人的言语。
其实没什么力道,太酸,骂人不痛不痒。
不过黄二娘觉得挺有意思,便记住了,跟她们这些先骂再挠脸的妇道人家,还有那些乡野汉子,骂人好像不是一个路数。
郑大风假装没听懂,反而开始自怨自艾,“光棍愁,凉飕飕。怎么个穷法?老鼠挨饿,都要搬家。蚊虱勉强喝几口小酒。攒够了媳妇本,又有哪个姑娘愿意登门啊。”
黄二娘笑问道“多大岁数的姑娘?”
郑大风瞥了眼妇人,笑呵呵道“岁数嘛,不大不小都可以,只是该大还是得大。”
黄二娘丢了一把瓜子砸向汉子。
郑大风躲了躲,一碗酒总有喝完的时候,放下酒碗,伸手拍了拍脸,啧啧道“好一个饮如长鲸吸百川,醉如玉山将崩倒。妹子你有眼福啊。”
黄二娘嗤笑道“你就是个棒槌。喝醉了掉
茅坑里,淹死,吃撑死,都随你。”
郑大风说道“走了走了,钱以后肯定还上。”
黄二娘突然问道“又要出远门?”
郑大风说道“不算太远。”
那座莲藕福地,说近,近在落魄山,说远,其实也远。
黄二娘低了嗓音,“还没吃够苦头,外边到底有什么好的?”
郑大风转过头,笑道“曾经在书上见过一句话,黄四娘家花满蹊,其实不如黄二娘。”
黄二娘问道“就不能不走?酒水钱,欠着就一直欠着。”
郑大风摇摇头,还是走了。
妇人一直看着那个勾肩搭背的汉子渐渐远去,早早就有些看不清了。
郑大风到了杨家铺子,是临时帮忙,早慧的师妹苏店,和那个不开窍的师弟石灵山,如今都去历练了。
当下铺子只有个杨家子弟在那边看着生意,郑大风如今脸皮厚多了,哪怕依旧不受师父如何待见,反正只在前边铺子待着,不去后院烦他老人家就行。
临近铺子,郑大风便悄然震散一身酒气,进了铺子,年轻伙计在那边打瞌睡,听见了郑大风搬动小板凳的声音,醒了就继续睡去,杨家子弟,烦这郑大风不是一年两年了,都不爱沾上关系,一个看大门的光棍汉,出了趟远门,在外边丢了半条命,灰溜溜跑回来继续看大门,能有多大出息?如果不是杨家老太爷说过几句不轻不重的言语,郑大风这种邋遢汉,都别想靠着与后院老头的那点关系,来铺子这边搭把手。
杨家这些年不太顺遂,连带着杨氏几房子弟都混得不太如意,以往的四姓十族,撇开几个直接举家搬迁去了大骊京城的,只要还留了些人手在家乡的,都在州城那边折腾得一个比一个风生水起,日进斗金,所以年纪不大,又有点志向的,都比较眼红心热,杨氏老太爷则是偷藏着心冷,不愿意管了,一群不成气候的子孙,由着去吧。
老太爷唯一的底气,就是后院杨老头的那个药方。
但是这笔买卖,整个家族经手之人,就三个,刚好是三代人,没了青黄不接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