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返乡三板斧(2 / 3)

铁佛城首富 登所未及 3322 字 2020-11-06

不进入任何一个圈子,让人们哭笑不得。

可是有些事情,他又做得比任何派系都过分。所里公示了一个部门领导侯选人,齐大庆挺身而出,写了一封信罗列这位侯选人的不是,最后让人家名落孙山。也因为和上级关系处理不好,不仅每年的先进分子没有,连他的结婚分房也一拖再拖。

一年又一年,随着齐大庆负责的技术课题和研究成果的增多,他越来越感到一种深深的不安。

想想上了岁数还在地里劳作的父母,想想起早贪黑为了生计四外奔波的村里人,国家花这么多钱培养自己,花这么多经费让自己搞研究,可是大多数的成果都被束之高阁。我们国家那么多的科研成果都转化不了生产力,造成的巨大浪费让人痛心。到本世纪末还不到十年时间,在实现祖国“四个现代化”的道路上,自己的价值和人生意义何在呢?他对自己所从事的科研工作产生了怀疑。

九二年在小平先生南巡讲话的影响下,大批政府机构、科研院所的知识分子纷纷主动下海创业。齐大庆第一时间提交了停薪留职的申请,所领导对于这样一个不谙人情世故的刺儿头,也自然第一时间给予批准,今天递交了申请,第二天开会就通过了,那叫一个“快”。

不懂得人情世故,却看得到社会趋势。齐大庆看到了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的紧张,也预感到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他租了旧车间,比照着书上的理论,不顾得国家部属科研人员和博士的身份,叮叮当当地,动手做起太阳能热水机来。

尽管车间里挂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标语,但国有厂还是因为蹒跚的改革步伐而停产。倒是这个科研所出来的呆博士,让这个萧条的工厂又出现了些许生机,太阳能博士发明了靠太阳就能出热水的机子,正是这个和原来工厂产品八竿子打不着的新鲜玩意儿,让一拨儿工人又恢复了就业。

国有厂商量着与博士合作转型太阳能,大庆有心成全,奈何和个体户儿合作,兹事体大,工厂上级的政府部门不同意。

木滨常来帮齐博士打打下手,看到了太阳能不用电不用气,就能出热水的神奇。打下手时,也不停地请教些问题,慢慢地就明白了何谓传统能源,何谓新能源,何谓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越是明白越是心潮澎湃,越是着急把欠款收回,好全身心地投入到齐博士的工厂中来。

最大的欠款是那个垫资三万元的博览会。说是三月份付款,一而再再而三地拖着见不到一分钱。

六月份回家收小麦时,记挂着要款的事急的伤到了脚。千里迢迢扛着一袋子新磨的面粉和特产烧鸡送给了对方,终于收到了第一笔一万八千块钱的付款。之后三个月不停地催促又收到了七千。再之后就没有之后了,对方完全没了音信,没有合同连起诉对方都没法办。

以亏了五千块钱的代价,木滨尝到了不签书面合同的苦果。

将军赶路不撵小兔,这时木滨也已经没有心思去要账了。他把店面以极低的价格,盘给了跟了自己两年的雇员小兄弟,雇员小兄弟用很少的钱接手店面做老板,当然是高兴加感谢。

木滨想着要在过年前有限的三个月时间里,把齐博士做太阳能热水机的十八般功夫全都学会了,他就回家在铁佛村办一个太阳能热水机厂,当年吃百家饭的穷娃子,要办出全村头一个工厂。

把这个大上海的新科技搬到铁佛村去造,让全村的人到他的工厂上班。让他的太阳能热水机卖到铁佛城的千家万户,他也要凭此成为全村甚至全铁佛城地区最富有的人。

还有,回到村子一家人天天在一起,再也不用一年就麦收时和过年这几天团聚了,再也不用每个月和风茹相互写信诉衷肠了,再也不用天天晚上傻呆呆地看儿子的照片了。终于,可以老婆孩子热炕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