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镜头(1 / 2)

走过“野草书店”,发现这一排店铺也发生了不少变化。少了几家商品店,多了几家餐馆和咖啡厅。这条街的古色古香韵味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蜕变。我前段时间听到有人说“茨厂街再也不是我心目中的茨厂街。”

我认同这段话,为了迎合新一代的潮流,各式各样的产业也正在进入蜕变期,于是渐渐失去原初的“味道”。

蜕变,蝉蜕壳变,也就是说事物发生形、质的改变。倘若不经历所谓的蜕变,这条街或许会渐渐在历史舞台上褪去光芒,最后沦落成人们埋藏于尘埃中的回忆街,在五光十色的城市中慢慢老去、逐渐地被遗忘。

我和灵溪经过一家新开张的商品店,商品店的名称太吸引我了。

“枫叶文创店”。以枫叶命名,以枫叶作为店铺的设计主题,以枫叶象征着店铺的千变万化姿态。

“我们进来看看吧!”我兴高采烈地对灵溪说。

各式各样的文创商品,文化与创意的融合,的确很抓人眼球。再商品店内走去,来到了店铺内的一个小角落——“枫言枫雨”。这一处小角落陈列的都是以枫叶为设计主题的商品,有水壶、碗碟、书签、桌灯等等,皆融入了枫叶的元素。

“枫片”。乍看之下,还以为它是一片片枫叶,所以才称作“枫片”。我们都猜错了,这实际上是以枫叶为形状的刀片。从远处看,像是一片片枫叶;从近处看,会发现它是可以打开的,打开后内部就是刀片。

我买了两个“枫片”,一个送给灵溪作为挺过期末的奖励,一个送给自己。一年后,我在一次小意外中失去了“枫片”;几年后,我因为这个已经送给灵溪的“枫叶”而憎恨自己。

买过了东西,我们回到了上一次见面的糖水店。庆幸的是,这家糖水店还在。原来的地点,原来的气息,还是人来人往的顾客。

“还是一碗鱼肉粥和红豆糖水。”

“好的。再来一碟油条如何?”

“当然。哈哈哈哈”

还是一年前的店员,一年前的话语。“鱼肉粥、鸡丝粥、红豆糖水、薏米腐竹白果糖水各一份,然后再来一碟油条。”

在这家人来人往的店铺,店员自然是忘了曾经也有两个女孩点了相同的食物。要不是这位店员和一年前戴着相同的帽子和梳了一样的头发,我想,我也未必还认得他。

糖水和粥都呈上来了。我尝了一口,还是熟悉的味道。

原汁原味,值得人们细细咀嚼,用心感受其中富有层次的风味。能够把一碗粥糖水做得如此有层次,实属不易。

他们能够在简单的料理中,融入马来西亚华人最爱的味道,让人们对他们家的食物的产生依赖感,也建构其他民族对马来西亚华人的“味道”的认知。

马来西亚华人,这片土地上特殊的群体。

第二次鸦片战争至二十世纪上半叶,大量的中国东南地区沿海一带的居民移民到马来亚半岛,从此落地生根,在这片土地见证马来亚的独立、马来西亚的成立。

我们的文化是多元的,既延续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也在这片土地通过与其他族群的互动,吸收了他们的文化,于是渐渐地,我们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马来西亚华人。我们植根于这片土地,更在跨文化互动中建立起文化自觉性,产生对自我身份的认同。

吃过东西后,我们就在茨厂街附近走走。灵溪带上相机,边走边拍照,从不同的角度拍下这座城市、这条街道的面貌和风景。烈日无阻我们探索这条街道的兴致。考完期末考试的大学生,心情就是特别好,容得下任何不完美的事物。

如果可以把每一天活成这个模样,那该有多好呢?

穿过几条小巷,来到了一家潮州饭粥摊贩。这条小巷叫做“烟缠巷”。

灵溪走进小巷,想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