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15章:胡亥(3 / 4)

在《史记》中,也不知是司马迁的有意无意,关于扶苏与秦始皇的其他公子,没有专门记载始皇帝为他们指定授业老师。

唯有胡亥,司马迁在《史记?蒙恬列传》中多下了笔,记载秦始皇专门给胡亥找了“高强力”来“喻之决狱”!

另外,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司马迁又说:“赵高教胡亥狱律法事”。

翻阅其他有关秦朝的史料,除了与司马迁的观点雷同外,目前为止,我们并没有发现有关始皇帝为其他子女专门指定授业老师的记载。

由此推断,掌管汉室图书史籍的司马迁,在胡亥受教育上的这一笔,点得意义非凡。

从这里传达出了一个信息:帝国最高执掌人对于小儿子有着特殊的关怀与期盼。

这件事表明扶苏很可能并不是始皇帝唯一选定的接班人选,至少在秦始皇的心中公子胡亥也是在备选之内的。

据《旧唐书?元稹传》中记载“胡亥圣贤不得近”。如果这则史料表述的观点可信的话,足以说明秦始皇对这位少年公子是倾注了很大心血的。

他独钟于法家学说,就特意让法律知识渊博的赵高去为胡亥授业。为了保证这位少公子将来的思想与治国理念与他相同,始皇帝不让他接触儒家的学说。

由此印证,秦始皇对于长子扶苏尊重儒家学说是持否定态度的,这也可能促使这位专制君主有意加强对胡亥教育上的管理,除了法家学说,其他学说都不让胡亥接触。

因为对于扶苏所受教育的不满意,始皇帝甚至不让胡亥去接近别人,除了赵高与法家学说外,胡亥常日里是“圣贤不得近”。

在没有比较、没有选择的环境下,胡亥的思想意识中所得的认识只能完全来自老师赵高关于严酷刑罚、残忍暴虐的教育与熏陶!

他所尊敬与信赖的人,除了父亲秦始皇,也就只有赵高一人罢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胡亥甚至大秦帝国的未来和命运……

始皇帝对胡亥特殊喜欢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在他外出巡游时,在众多子女中唯独带上了胡亥。这可不是一件小事情。通观中国历史经验,在家天下的父子继承体制之下,政情往往由亲情延展出。

帝王的内心想法与隐私,就是国家与王朝的想法与隐私。国家政情的变化与动荡,往往可从帝王的隐情与日常生活的变动中出端倪。

扶苏出都与胡亥伴驾,在朝臣们看来,就是一个丰富而明显的政治信息。未来帝国接班人之选,秦始皇更加欣赏的是胡亥而不是扶苏。

要知道在专制的年代里,皇帝的一言一行往往直接影响着朝臣们的思想与举动。胡亥有此专权,也是赵高能够在后来发动沙丘之变,矫诏拥立胡亥,朝廷内外并没有出现反对声音的一个重要原因。

人性本复杂,人心多变化。秦始皇一方面将长子扶苏驱赶出都城,一方面又对幼子胡亥宠爱有加,这都是大秦帝国皇位继承人可能发生变动的一个重要信号。

首先从人性方面,秦始皇特别疼爱幼子,这是一个重要原因。

其次胡亥天真直率、天性顽皮,这很可能是秦始皇诸子中性格最特殊的一位,因此很讨秦始皇的喜欢。

西汉刘向在整理古代故事集的基础上,写过一本名叫《新序》的书籍。在这本书中,记录了一个有关胡亥幼年时期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大意是:

胡亥幼时一天,始皇帝设宴招待群臣,胡亥诸兄弟也在参加之列。古时人们席地而坐,入席通常先要脱鞋,鞋子放在屋外,宴席中间、胡亥一时兴起,出来将诸位兄长的鞋子踩了个遍。这件事作为趣事一件很可能让始皇帝开怀大笑。

据史料猜测,扶苏与其他公子在母亲的严厉教育下,是不可能在公共场合做出这等滑稽之事的。胡亥年幼丧母,无人看管,性格顽皮淘气点,也在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