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件事情的发生,让明宪宗大为紧张,开始变得疑神疑鬼,深感到处都充满了危险,不仅设立了西厂加强侦缉,同时也加强了锦衣卫的职权。
在成化以前,锦衣卫虽然可以自行逮捕、刑讯和处决人犯,刑部、大理寺、都察院无权过问,但除了皇帝授意的案件之外,锦衣卫在逮捕、审讯人犯之后,还要交由三法司定罪。但从成化十四年(1478年)开始,锦衣卫审理完人犯之后,却是直接提交皇帝,三法司连顶嘴职权也没有了。
锦衣卫这种独立于司法体系外的存在,为他们滥用刑罚了可能,以至于嘉靖时期的刑科都给事中刘济抱怨道,“国家置三法司,专理刑狱,或主质成,或主平反。权臣不得以恩怨为出入,天子不得以喜怒为重轻。自锦衣镇抚之官专理诏狱,而法司几成虚设。”可以说,一旦被锦衣卫盯上,便等于已经宣判了死刑。
综上,从朱元璋设立锦衣卫,到明成祖朱棣重启锦衣卫办案权,明朝中前期的锦衣卫就是为了维护皇权统治,主要以皇帝的意志行事,但正德年间以后的锦衣卫则丧失了这种职能。
而锦衣卫之所以让明朝朝野内外如此恐惧,则主要源于侦查无孔不入、办案不受节制和诏狱有死无生三点!
大家看关于明朝的电视剧、电影,对于一些机构,应该十分熟悉。具体介绍起来,有锦衣卫、东厂、西厂,当然以反派角色为主,个个武功高强。虽然这些人几乎很少上朝,但在朝中权力相当大,文武百官都惧怕他们。
原因因为这些人,大多数都是皇帝亲信,说话分量大,根本不敢招惹。然而明朝真正最厉害组织,并非是上述三个部门,事实上还有一个。就连锦衣卫、东西厂看到,都要下跪,哪怕朝中重臣不能例外!
从古至今皇帝亲信,算是拥有“特殊权力“,哪怕有些人没有名义官职,朝中大臣都不敢小瞧他。毕竟身为皇帝身边人,影响力相当大,真的容易心生惧怕心理。在古代封建王朝,皇上身边的人,譬如太监、宫女等,地位都挺高。
《康熙王朝》中,康熙身边亲信苏麻、魏东亭,就是一个明证。朝廷大臣诸如鳌拜、索尔图、明珠等人,见了他们谁敢无礼,毕竟某种程度上代表着皇帝。
这些人深得帝王信任,相对于那些臣子,帝王更愿意赋予他们更大权力,不用处处防备!
在朝廷当中,有些特殊位置,都是由皇帝亲信掌控。譬如京城这边保卫工作,皇城门口守卫头目等,这些人哪怕不是帝王的亲信,最起码也是中立人士。除了臣子之外,他还会把亲信太监安排进去,譬如明朝皇帝为管理好臣子,设有东厂、西厂,头目都是皇帝亲信太监!
在明朝就有三大“特殊机构”,分别是锦衣卫、东厂、西厂,看似不怎么起眼,却让文武百官十分忌惮。
最先成立就是锦衣卫,开始于朱元璋,这人疑心病相当重。当上皇帝之后,对于周边人都不信任,因此才会设立锦衣卫。对于那时朱元璋来讲,这些人才算是亲信,其他都不是。
事实上他们身份都是保密状态,专门负责去各地探查大臣们隐私,直接听命于皇帝。必要时候有生杀大权,哪怕不遵从法律,也是没有任何问题。随着锦衣卫权力逐渐增大,朝廷当中不少大臣,都不断贿赂他们。
这让皇帝意识到事情,有些超出自己控制,为了预防锦衣卫“一家独大”,后面陆续增加东厂和西厂。级别一个比一个高,管辖范围越来越广,《龙门飞甲》中雨花田说的那样,没有西厂不敢管的事情。这三个部门,发展到后来,都可以干涉下一任皇帝人选。
可能不少人感觉,特务机构设立一个就可以,为什么非要设立三个。除了因为负责事情比较多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制衡。如果一家的话,就会任由其继续做大,不利于皇帝管理。这个牵扯到问题,就是帝